“十一五”期間,本溪強力推進污染減排工作,累計投資40多億元實現減排二氧化硫4.68萬噸、化學需氧量1.46萬噸,超額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減排目標。但作為老工業基地,本溪歷史上環境保護欠賬較多,環境保護與監管任務還很重,因此,本溪決定在“十二五”繼續強化污染減排,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推動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并根據實際情況,把水污染物和大氣污染物作為減排重點。
到“十二五”末期,本溪預計實現化學需氧量削減量24156.9噸、氨氮削減量1494.8噸、二氧化硫削減量24900噸、氮氧化物削減量12474噸。
連年獲得省“大禹杯”,又連年遭受水害。如何擺脫這種被動局面呢?記者在剛剛實施的本溪市《關于加快推進“十二五”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的意見》中找到了答案。
這個包括三大體系、七大工程的本溪水利建設藍圖,不僅規模比“十一五”大了一倍以上,而且從指導思想上也擯棄了那種“頭痛治頭,腳痛治腳”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從根本和源頭抓起;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用固若金湯的“系統水利”,保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本溪境內有大小河流200余條,不僅自己用水方便,還輸送到沈陽、撫順、鞍山等周邊城市。可有水利就有水害,盡管本溪十分重視水利建設,連年獲得省“大禹杯”,可還是會遭到水害的侵擾,使得水利設施長期處于時時修、時時毀的惡性循環中。
此次本溪市推行的“系統水利”,正是一個既治標又治本的良方。其三大體系包括重點流域和區域的防洪減災、城鄉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資源和水土生態環境保護。圍繞三大體系,重點安排了江河防洪治理、水資源配置、農村飲水安全、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田灌溉、水土保持和水生態保護、庫區移民安置及后期扶持等七大工程。
縱觀三大體系和七大工程,還有三點引人注目:一是加大了對大江大河的治理力度,實施太子河、渾江等干流的綜合治理,新修堤防300公里,從源頭上遏制水患發生的頻率,在此基礎上,還形成了主動脈、支動脈、毛細血管緊密相連的水系網絡;二是突出了民生水利,5年內將徹底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0萬畝;三是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創造出美好的水土環境和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