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稱《火電廠大氣污染排放標準》出臺步伐加快,脫硫脫硝等設備或增2000億訂單——“脫硝的”只是一小塊 環保蛋糕更大
2000億雖然是一個誘人的數字,但業內人士認為,和整個環保產業在未來五年的市場空間相比,其實只是“毛毛雨”。
脫硫脫硝設備商迎利好
大通證券許鵬介紹:在我國,火力發電仍是電力生產的絕對主力,占整個發電量的比例在70%左右。而根據將于今年5月份出臺的《火電廠大氣污染排放標準》,很可能意味著目前現役7.07億千瓦火電機組中,將有94%、80%和90%的機組需分別進行除塵器、脫硫和脫硝改造,改造費用共約2000億至2500億元。
許鵬說,除塵、脫硫和脫硝的設備并不具備極高的技術壁壘,國內目前的技術能力完全可以應付。但發電企業都是大型企業,生產此類環保設備的企業能否得到這些發電企業的信任和訂單是關鍵。
實際上,相關的除塵設備不僅僅在火電企業中有市場,隨著火電大氣污染排放標準的制定,化工、建材等同樣高污染的行業也面臨新的環保標準的限制,促使此類企業開始采購環保設備。因此,雖然除塵和脫硫、脫硝設備技術壁壘不高,但未來的市場空間確實廣闊。
環保蛋糕絕不只這一塊
瑞銀投資劉東升認為:實際上,火電企業的環保設備采購額并不算大。首先此類設備總金額不高,其次這只是一個狹義市場,真正廣闊的是整個環保產業,其中包含了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治理、土壤修復、工業廢氣再利用、環保檢測等多個領域,可以說脫硫脫硝是所有環保細分領域中最容易實現,但也是技術含量最低、利潤率最低的一塊。
而據有官方性質的環保機構估算,“十二五”期間,環保產業的直接投資將達到3.1萬億,如果將其帶動的相關附屬產業計算在內,將拉動環保產業產值超過5萬億。
劉東升認為,近期市場中的脫硫、除塵概念股已經開始走強,投資者可趁其后市的回調逢低介入。但更建議投資者關注那些科技含量和產品附加值更高的環保類個股,例如垃圾處理類個股,工業廢氣回收再利用類個股等,或有長線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