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輸送是被公認為挽救生命的有效治療方法,其適用于外傷與手術等慢性血液紊亂、急性貧血癥或者由血液疾病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癥狀,以及許多醫學異常的現象,而患有血友病的患者可能需要經常輸血。早期臨床輸血采取不去除任何成分的全血輸入方式,而現代醫學實踐通常僅僅采用血液成分輸入方法。
目前,臨床輸血被公認為是醫學史上最安全的。這主要得益于挑選獻血者方式的不斷改善,獻血者的檢查項目包括用核酸檢測方法以檢測相關的病毒、對獻血者捐獻的血液實施《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
在一些相對發達的國家與地區還針對臨床輸血的整個過程進行全方位的質量管理監控。但是,我們還必須重視每個捐獻者的血液產品具有其獨特性。因此,從生物制藥生產商與詳細說明范圍上來看,不同的血液產品,在有效成分與污染物成分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必須單獨分批處理。
印度的人口已經超過十億,面臨著眾多病人急需輸血的負擔。據國際艾滋病控制組織調查,印度每年需要850-900萬單位的血液,包括現存的需要經常性輸血的地中海貧血癥病人與急劇增長的血液腫瘤癥病人,后者需要不同血型的血液。輸血服務中心必須采取對各個環節進行質量監控,以保證所使用的血液及血液產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這對任何醫療保健傳輸系統,都是至關重要的。消除血液傳輸感染、提供安全充足的血液供應需要采用綜合性措施。
印度的血液服務中心高度分散,缺乏各種重要資源設施。比如,充足的人力、完善的醫療設施及有力的財政支持等。分散的管理方式是困擾印度血液系統的主要問題所在。州與州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甚至相同城市的血液服務中心的標準也存在極大差異。因此,血液成分的有效性與可用性極小。在整個臨床輸血過程中,缺少訓練有素的專業隊伍。
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或者艾滋病病毒出現之前,性病研究實驗室是唯一需要保證血液安全檢測的地方。20世紀80年代初期, 艾滋病的急劇擴散極大地推動了血液服務工作的改善。2000年之前的100年內,人類逐漸認識到血型的重要性,臨床醫生也意識到了血液成分的重要性及檢測捐獻血液的安全性。基于這一巨大改變,人類相信未來20年在血液輸送中將能取得巨大成就。全球逐漸從采用多種技術,例如,液酶標記免疫吸附測定法與獻血者核酸檢測方法,檢測血液轉向采取更好的方法來保證血液的安全。2000年后,人類開始關注捐獻者血液的安全性,采取提高血液加工技術,凈化血液或者采取殺死病毒與細菌的方法,而不是僅僅杜絕被感染的捐獻者。但是,在這一時期的臨床輸血階段,
印度也需要重視提高血液檢測方法及采取更先進的血液生產工藝,以保證印度與世界其他地區保持同一水平。
印度與發達國家在輸血服務方面存在的差距,在自愿捐血的意識方面,印度遠遠落后于亞洲其他國家。例如,日本的供血100%是自愿捐獻的。血液采集的方法也應該加以重視,比如對大多數有明顯特征的血液感染,并不適合那些具有潛在病菌感染的血液捐獻者。血庫不采用無質量控制的過濾或不采用技術手段的血液采集的方法。
如今發達國家已經致力于采用白細胞減少技術、病毒功能減弱(失效)及細胞偵查方法,但是印度仍然沒法建立自愿獻血體制,代替主要依靠醫院血庫的現象。大多數非政府組織的血庫因為缺少病人家屬的優越渠道而也有例外情況,而采用自愿獻血的方式。醫院的血庫對選擇與檢測獻血者起到極大的作用,這與非政府的血庫組織關注人數與減少成本,弱化質量的情況不同。素質低下、設備落后、檢測成本低廉旨在保存血庫而不是病人生命安全。
關注減少過濾性毒菌引起的傳染,獻血者核算檢測方法、白細胞減少方法、病毒失效技術都是旨在減少過濾性病毒傳染。隨著新病毒的出現,檢測方法總是會顯露出它的不足之處。登革熱、Chikungunya病毒、甲型H1N1流感、巨細胞病毒及人乳頭狀瘤病毒等,甚至還會更多,有太多種病毒需要進行檢測。
整個血液制品包含細胞成分(例如,紅細胞、白細胞與血小板)與無細胞的蛋白質。血液制品必須加以過濾才能保證其安全性、有效性及連續性。但是這個過程可能比較復雜,也可能包含很多階段。其復雜性是由血液成分的復雜性決定的,在血液過濾的過程中必須處理很多材料,例如水,溶解鹽,脂肪,蛋白質,酶和其他蛋白質組織。這些成分在濃度、分子組成、重量、形狀、體積、敏感度及重要性方面都有很大區別,在化學組成上也存在區別。從血液中過濾白血球可能包含40種不同的層次。如果血液在三天內不能夠得到過濾,血液里的白血球將逐漸解體。
白細胞減少的兩種類型:Pre-storage(存儲前)與post storage(存儲后)
1、存儲前的白細胞減少---這種白細胞的減少發生在生產的過程中。
2、存儲后在管理之前或是同時進行。
如同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支付昂貴的過濾器與飲用過濾水一樣,不是所有人都能支付血液過濾的成本。也正因如此,印度需要節儉的采用這一技術。但是,對過濾血液有較好的認識以減少成本消耗更有利于這種技術的研發。雖然不是每天都需要臨床輸血,但從事白細胞減少的血庫應該能對白血球數量的可控性有十足的把握,作為質量監控的一部分以保證其少于5x106個(美國標準)或者是1x106個(歐洲標準)白細胞。
在印度全部血液中僅有2%血液采取了去除白血球的過濾方法,而全球有21個國家已經普遍采用這一過濾方法了。大多數發達國家只有一個中心血庫,因此能對所有血液采集進行有效控制,這與擁有很多血庫,實行分散管理的印度有很大差別。
為保證血液的安全性,減輕重病程度,降低感染的可能性,通過先進的醫療保健措施來彌補醫療費用增加的缺陷,那些采用了現代技術治療的病人證明了這些現代醫療技術的可行性。然而一百萬美元的問題誰來承擔風險。對于擁有2600個血庫,1000萬處于邊緣的病人,又要采用現代技術的國家來說,至少要有選擇的對高危病人給予照顧。貧窮不是輸血服務問題的所有答案,貧窮是所有醫療保健工人的普遍問題。由于閱歷的增加,醫療意識的增強,病人或者親屬將會做出更加明智選擇。
集中高質量的管理能夠為印度帶來安全的血液供應,目前急需對血庫進行集中化、輸血服務統一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