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化的偉大瑰寶,其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隨著現代化水平的提高,中藥副作用小、療效好等優勢日益凸顯。但是,由于劑型傳統、使用量大、有效成分不明確等多種因素,使得中藥的發展受到了限制,尤其是在走出國門方面。據報道,中國的相關產品年銷售額僅占全球中草藥市場年銷售額160億美元的3%至5%,而日本、韓國的中草藥市場份額卻占了90%之多,其中80%的原材料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因此,面對成分復雜的中草藥,在保留有效成分的前提下,盡可能多的去除其中的其他物質,成為中藥現代化的一項主要內容。
目前,在中藥領域中膜分離技術被廣泛應用,膜分離技術按照分離過程的不同可分為微濾、反滲透、電滲析、透析、超濾、滲透氣化等技術。其中,超濾技術利用特殊制造的微孔膜為分離介質,采用錯流過濾的方式,依靠分離膜兩側的壓力差為推動力,使藥液中的小分子成分和溶劑透過分離膜,而大分子化合物、微粒、細菌等被截留,從而達到在分子水平上分離、分級、純化和濃縮的目的。由于超濾技術具有較高的分離能力、對分離物質破壞少、能耗低、操作過程容易放大等特點,已成為中藥分離純化中應用最為廣泛的膜分離技術。
在我國,膜分離技術雖然于上世紀70年代就已應用于中藥領域,但由于有限的技術水平和薄弱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等問題,在2000年之前,涉及中藥超濾技術的專利申請量比較少,從1986年至1999年,其專利申請共計58件,平均年申請量是4件。因此,筆者在對此項技術的專利申請進行分析時,選擇了能代表該領域發展趨勢的2000年至2009年的專利申請作為統計和分析的對象。
筆者經檢索、統計和分析發現,2000年至2009年我國涉及中藥領域超濾技術的發明專利申請共計470件,由于我國專利申請的延遲公開制度,2009年的數據不完整,僅僅統計了目前已公開的申請,從這部分申請還不能看出整個2009年的發展趨勢。其中,2000年至2009年各年份對應的專利申請數量具體見表1。通過表1,我們可以看出,關于此項技術的專利申請數量并不多,年申請量最多也只有89件。此外,對每個年份內的申請量進行具體分析后發現,存在個別申請人一年中申請比較集中的現象。將這些個別申請人集中申請的數量排除在外,忽略其對整個申請量的影響之后,能夠清楚地看到中藥領域超濾技術手段的整體發展趨勢(見圖1)。
可以看出,中藥領域此項技術的專利申請量有逐漸上升的趨勢,但近幾年的上升速度頗為緩慢。根據該技術在中藥領域的應用現狀,筆者分析,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中藥復方制劑的有效成分并不完全清楚,因此在使用超濾技術時,收集何種目標物質以及如何收集都是難點;二是中草藥成分復雜,常常引起膜污染、不能去除所有細菌和熱源等技術難題;三是對于已有藥物制備工藝的改革,需要藥理和臨床的配合,技術難度較大;四是部分企事業單位由于多種原因尚未申請專利。
筆者對上述發明專利申請人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后發現,企業、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等職務發明專利申請越來越多,已由原來的個人申請占主導轉變為企事業單位、大專院校為主要申請人。2000年至2008年,企業、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等職務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及發展趨勢見圖2。在上述所有統計在內的專利申請中,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請量排名第一,其涉及中藥領域超濾技術專利申請共計70件。這些數據也充分說明了超濾技術越來越受到企事業單位的關注,這些企事業單位在中藥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筆者通過對2000年至2009年中藥領域涉及超濾技術的中國專利申請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專利申請內容方面主要涉及中藥制劑的純化,尤其是中藥復方制劑的純化;單味藥中有效部位的分離純化,其中包括多糖、黃酮、生物堿、蛋白多肽、有機酸等多種物質的分離;提取液的濃縮,主要是熱敏性或貴重藥物提取液的濃縮。其中,有一部分專利申請對超濾技術手段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如超濾的具體條件等,包括超濾膜、壓力、溫度等作了詳細說明。還有一部分專利申請因為發明點不在于對超濾技術手段的研究,而是在整個技術方案部分使用到了超濾技術手段,其與醇沉、離心等常規精制方法相同,都屬于本領域中常用的分離純化方法之一。
隨著中藥現代化進程的推進,超濾技術以其高效、節能和綠色等特點在中藥領域中的應用也將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較高的應用價值。其專利申請量也必將隨著該項技術的發展而逐年遞增,特別是在中藥復方制劑的分離純化方面和單味藥有效部位的分離提取方面專利申請將會比較集中,同時也可能會出現涉及超濾膜、超濾裝置等對超濾技術手段作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專利申請。(張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