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資源日益稀缺,工業化卻仍在高速推進,如何緩解資源與發展這對矛盾已成我國“十二五”期間面對的一大難題。作為解決路徑之一,在水處理、氯堿工業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的膜法將扮演一個關鍵角色。資料顯示,我國“十二五”和“十三五”時期廢水治理投入將分別達1.05萬億元和1.39萬億元。在上述政策背景下,有人認為,“膜”或將引導水處理行業的黃金十年。也有人認為,雖然膜技術的發展速度很快,但與國際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仍面臨著生產現代化、產業化較低,原料不規范,品種少等一系列問題,此外受市場機制政策影響,膜技術推廣也存在不小難題。因此,在短期內,很難引導行業走向黃金十年。那么,膜技術能否引導水處理行業黃金十年?
按照即將強制實施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飲用水指標由原標準的35項增至106項,并對原標準35項指標中的8項進行了修訂。按照這個標準,用膜法對飲用水深度處理是必經之路。其次,國家未來可能對一些新上大型項目不配給用水指標,而要求企業必須使用市政廢水,這就需要通過膜法處理將廢水變成可利用的再生水。更為重要的是,膜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工藝水、生產、海水淡化等領域,且占據了重要地位。膜應用是以后水處理的發展趨勢,現如今大型工廠用水配額有限,勢必要求再生水的大量使用,膜的應用將必不可少。而隨著技術的發展,工藝條件的成熟,處理費用也會相應的降低。
目前我國北方水資源匱乏,自來水的費用的日益提高,這種情況也將促使再生水利用,加快膜產業的發展步伐。中國膜工業協會秘書長劉憲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說到:“飲用水指標106項標準的執行起來還是需要一段過程的。因為我國目前的現狀是多數的自來水廠沒有檢測儀器和手段。那么該如何判斷水質的好壞呢?在這種狀態下,國家則需要更大的改革和動作。而當自來廠的生產能力和處理工藝要得到提高,水質要得到深度處理,就會用到膜法等手段,政策下來就要落實,自來水廠的檢測監督能力必須要跟上去。在這方面,水質檢測設備也面臨著巨大商機。”
但是,客觀事實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正視。膜技術雖然以其特有的優勢在水處理行業有很大的優勢,但水處理特別是給水處理是關系到居民飲水安全的大事,因此,每一項技術的推廣和使用都需要慎重。另外,對于待處理水水質上的差異,膜技術是否有全面、系統的應對方案和措施;膜技術應用可能帶來的技術和經濟上的問題也應做更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雖然膜技術的發展速度很快,但與國際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如生產現代化、產業化較低,原料不規范,工藝參數未嚴格控制,產品質量不穩定,品種少等。其次,進口膜材料的高價性、處理水種類的多樣性、儀器設備操作的復雜性等也是我國面臨的難題。第三,我國在膜技術的具體實戰經驗相對較少,此外受市場機制、污水處理費和水資源收費政策影響,膜技術推廣也存在不小難題。因此,在短期內,很難引導行業走向黃金十年。有不少商家坦言:“作為以膜技術為主要手段生產環保設備的廠家。我們非常迫切的希望國內的制膜技術能夠趕上發達國家并且超過發達國家的技術。降低生產環保設備成本,這樣才能在國內更好的推廣和利用膜技術。”
中國的膜技術從六十年代起步研究,且長期徘徊于實驗室中。從“七五”計劃開始,國家科委將膜技術列為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加以支持,膜技術取得較大進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后進行的國際交流,膜技術在國民生產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所占的產值也逐年加強。尤其近十年來,我國的膜技術水平獲得了更大進展,且廣泛應用于水處理中。前景雖好,但重在把握。“膜”固然是重要的,有價值的,但如何用好它,如何讓它發揮它應有的價值和光芒,就值得我們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