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京召開的“膜科技產業紫金論壇2011”上,徐南平、高從堦等膜科技領域院士認為要解決水資源短缺困局,新興的膜科技將大有作為。
膜是一種高分子化學材料,膜技術被公認為21世紀最重要的新技術之一。“簡單說,膜是個特殊的‘篩子’。”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范益群給記者介紹,“上面密密麻麻分布著肉眼看不見的小孔,可過濾不同物質的分子,從而分離出廢水里的雜質、重金屬及各種有毒物。透過膜,污水、海水都可以變成清甜的飲用水。相比其他分離技術,膜分離是無添加的物理分離,清潔無污染。”
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863計劃材料領域專家、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南平院士也表示,“膜科技對于國家發展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戰略意義”。他說,我國膜產業總產值2009年約240億元,2010年約300億元。按照目前年30%的增幅,未來5年,我國膜產業有望突破1000億元。可以預見,“膜技術”將迎來產值可觀的“黃金十年”。它將帶動的相關產業鏈的產值總量,更是不可估量。
我國的膜技術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幾年發展迅猛。國產超濾膜直飲水系統滋潤上海世博園,國產全氟離子膜成功用于萬噸級氯堿產業,表明中國膜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我國膜產業整體發展狀況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
南京工業大學教授邢衛紅指出,目前我國膜產業300億的市場被上千個企業分割,缺乏產值過億的大企業;90%左右應用于水處理和海水淡化領域;高端領域僅占膜市場的10%以下。提升我國膜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迫在眉睫。
和海水打了近50年交道的高從堦院士說,國家應加強膜技術的示范應用,如在海水淡化領域,我國每年用“膜法”淡化海水量不足40萬噸,而且主要用于工業。現在,杭州水處理技術中心生產的膜脫鹽率為99.4%,與國際最高水平差距僅為0.4%,如果國家能支持一個試點,建設一個日產100—200萬噸的膜淡化系統,并引入城市自來水管網,對北方干旱地區的用水將是一個極大的保障。
據了解,我國膜工業以民營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居多。與國外相比,我國膜工業呈現技術水平低、膜品種少、產業規模小、應用領域窄等不足。
專家們認為,膜技術產業做大的阻力在于,一是企業資金壓力大,中小民營企業即使有技術也難過資金坎;二是過去的科技體制重科研輕產業,長期以來,國家在膜與水處理領域的經費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傾斜,對企業技術創新方面重視不夠。上海德匯集團副總裁孔劉柳為此提出,不僅國家要重視發展膜產業,地方政府也應建立省級膜產業發展基金,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與會專家共同呼吁,加強政產學研金五方合作,合力打造千億級膜產業。(中國過濾分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