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寧波市楓林綠能電廠內,由杭州安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造了一座以全生化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的中試站。記者在現場看到,黃色渾濁、伴有惡臭的垃圾滲濾液經過裝置處理后,流出來的是清澈透明、沒有異味的水。處理后水流入水箱,水箱里歡快地游動著一群小魚。
項目開發人林衛紅告訴記者,這套處理系統采用全生化工藝,僅使用了少量化學制劑作為催化劑。系統排出的污泥體積少于總處理量的5%,每噸滲濾液的處理成本不到15元。整個工藝優勢突出:現場空氣無異味;操作簡單,現場只需一兩人即可管理;工藝2/3以上的環節是能耗很低的無動力系統;滲濾液處理全流程中沒有廢液產生。據了解,即使是目前受業內專家高度認可的納濾和反滲透技術,膜處理過程中也會形成不少于30%的濃縮水,且濃縮水更難處理。
據介紹,滲濾液已經成為地下水最重要的污染源之一。我國居民的生活習慣和我國的垃圾分揀現狀,導致我國垃圾中滲濾液產出量比國外高出20%。因此,垃圾滲濾液處理面臨更多壓力。
目前,垃圾滲濾液的危害已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對滲濾液的排放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按照相關規定,我國生活垃圾填埋場應設置污水處理設施,污水經處理并達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后才可直接排放。
據調查,我國大部分垃圾焚燒電廠和填埋場將垃圾滲濾液運輸到當地的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一方面,垃圾滲濾液污染物濃度高、惡臭氣味強烈,增加了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負擔,影響其正常運行,大部分污水處理廠不愿意接收這樣的廢液;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必需的運輸環節,也帶來了運輸成本的提高和安全隱患。另外,一小部分擁有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的垃圾焚燒電廠和填埋場,也因工藝不合理、處理成本高、排放不達標等原因沒有正常運行,或只能對小部分滲濾液進行處理。
由于垃圾滲濾液成分的復雜性,垃圾滲濾液處理成為棘手的難題。安清環保的垃圾滲濾液全生化處理示范項目,在設計上強調以工藝組合發揮不同生物種群的作用,以生物處理的方法實現對垃圾滲濾液的深度處理。對其中的有毒物質特別是重金屬采取以廢治廢的方法,節省了化學藥劑的使用。
全生化工藝分為三級:第一級工藝是厭氧和生物脫氮部分,這也是大多數污水處理廠都有的工藝路徑。但由于這一系統采用了獨創的反應器結構,高密度微生物的效能得以大幅度提升,總氮去除率可以達到90%以上,COD去除率達到98%以上,以廢治廢的設計使有毒物質包括重金屬得到清除。這項技術排出的污泥,比其他處理方法減少了70%以上。第二級工藝包括厭氧氨氧化反應器和生化脫色系統,這是項目的核心環節,解決了微生物在COD低下的狀態進一步脫氮、完全消除毒性物質、培養生物絮凝劑等一系列技術工藝難題,使總氮、COD、色度濁度等指標達標。第三級工藝由氣浮、消毒系統組成,最終讓出水達到國家地表水的排放標準。
據介紹,2008年,這一工藝在杭州市完成了小試項目。2010年11月,在寧波市中試成功。垃圾滲濾液的處理達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的要求,營運經濟性、實用性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