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報連續刊發的“為母親河體檢”系列新聞報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更是指出,如果不能有效解決包括南淝河在內巢湖水系的總氮、總磷污染物問題,不僅是南淝河,整個巢湖的污染都將難以根治。昨天,記者受邀跟隨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對巢湖西半湖(屬合肥轄)所有注入巢湖的水系進行現場取樣調查,發現巢湖污染并非人們想象的主要由工業污染造成,相反我們的生活污染、農村面源污染帶來了巢湖80%以上的污染,而南淝河依然是巢湖西半湖主要污染源。
探訪有水域藍藻提前爆發
前天上午,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省環保廳資源生態處、合肥市環境監測站等多個部門組成的聯合調研組乘坐快艇,從塘西河口處出發,沿逆時針方向對巢湖西半湖(合肥轄)的所有注入巢湖的河流進行了采樣調研。
從地圖上可以清楚看到,巢湖西半湖有河口直接注入的河流包括南淝河十五里河、塘西河、派河以及由豐樂河、杭埠河在三河鎮匯聚而成的新河。每到一處河口,合肥市環境監測站的工作人員都對河口水進行了定深取樣,并同時在西半湖湖心進行水樣采集。
連續幾天的降溫、降雨,使得巢湖水體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塘西河、十五里河河口所在的西半湖最北部,盡管尚未到藍藻爆發期,已經可以看到部分藍藻正在聚集生長。靠近合肥的西半湖最北、靠近巢湖市的東半湖最北,藍藻爆發的情況尤為嚴重。
就合肥所在的西半湖來說,從塘西河到南淝河所在一段巢湖水域,往往是藍藻爆發最嚴重的地方。盡管在昨天的現場調研中,南淝河入湖河口及周邊水域處尚未發現明顯的藍藻,但是南淝河水散發的臭味已經可以聞到,河水的顏色也和巢湖湖心位置有著明顯差別。
十五里河、塘西河因為來水量很小,對巢湖水體流動的影響也非常有限,因此這里的藍藻率先顯現出來。相對南淝河、派河和新河水質要好得多,特別是豐樂河、杭埠河匯聚注入巢湖的新河河口,水體明顯感覺要“清澈”了不少。
合肥市環境監測站楊家琛站長告訴記者,根據多年的監測情況,新河河口注入巢湖的水量占到了巢湖入湖水量60%,可以說是巢湖的主要水源。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這里的入湖水質基本上能達到Ⅲ類水的標準,相對一直處于Ⅴ類、劣Ⅴ類水體標準的巢湖,可以說是一股“清源”。遺憾的是,面對大量的含氮、含磷污水的注入,寶貴的“清源”很快就同流合污了。
揭秘工業污染不到兩成
常年致力于巢湖污染問題對策研究的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戴培昆先生告訴記者,根據他多年的調研考察,對巢湖水體造成污染的工業污染源僅包括釀酒、食品等八個部門,而且隨著這類沿湖企業陸續被關停和搬遷,對湖水的污染已經有限,而且這類點污染源相對也較容易通過污水處理的方式進行控制。 “據我們調查,由工業造成巢湖水污染的比率不到20%,生活源和農業源對水的富營養化占大頭。 ”
合肥市環境檢測站的實測數據也為這一說法做了佐證。據了解,巢湖被定為Ⅴ類水體的主要原因是總氮、總磷的超標,而如果不計算氮磷指標,單獨分析工業污染的重金屬含量等指標,巢湖水甚至可以達到Ⅰ、Ⅱ水體的標準。
為何近年來合肥乃至國家一直持續加大對巢湖水污染治理的力度,雖然取得一定效果,但卻達不到徹底根治水污染的終極目的?戴培昆主任指出,水污染的根本實際上是城鄉物質循環出現了問題,大量氮磷注入水體得不到利用,形成了危害我們自己的“外循環”。
省環保廳有關專家告訴記者,目前經過污水廠處理后的尾水,即使達到國家排放的指標,如果沒有經過特殊的工藝除去氮、磷等元素,從嚴格意義上說仍然是可以造成水體污染的污水。“如果按照氮、磷含量的指標計算,達標排放的尾水中氮、磷含量仍然會高過自然水體中Ⅴ類水的標準。這也就是說,這類水仍然會造成湖泊、河流的富營養化。 ”
合肥市環境監測站楊家琛站長證實,合肥市主要生活污水經過王小郢、望塘等污水處理廠處理后,除了中水回用部分,最終還是通過南淝河排入巢湖。 “每天大約排放的尾水有70萬噸,都是富含氮、磷元素的水。 ”
出招污水坑也能變聚寶盆
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李煜處長告訴記者,在整體范圍上看,中國是個磷貧乏的國家,農業生產中需要大量的氮和磷,“我們的湖水中聚集了大量的氮和磷卻無法利用,就像守著聚寶盆當污水坑。 ”
事實上,現在被當做污染的藍藻過去確實是寶貴的資源。“原來藍藻偶爾爆發被叫做湖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湖邊的人們都把湖泛當寶貝,奔走相告,紛紛挑入農田當肥料。”楊家琛站長告訴記者,只是現在大量化肥的使用使得人們摒棄了這種綠色環保的有機肥。
“我們就是研究要把這些污染變為熱、電、氣、肥的方法。 ”戴培昆表示,目前一份由他們提出的《安徽水體富營養物質污染綜合治理研究報告》正在出版中,他們希望通過引進一些先進的技術,將污染治理變成可以獲利的行業,通過采用沼氣工程的工業化污水處理方法,達到變廢為寶、根治污染的雙重效果。 “也許將來,城里跑的汽車都可以燒污水處理產生的凈化沼氣。”戴培昆“這些目標并不遙遠,從技術上已經可以實現,關鍵是實現產業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