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6日舉辦的2011(第一屆)中國化工園區發展合作會議上,相關專家表示,“十二五”期間將推動建設與發展化工園區,促進產業集約發展。同時使化工園區成為調整產業結構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載體,破解集約化發展和環保難題。
化工園區迎機遇
截至2010年,國內已建成60多家化工園區。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表示,建設與發展化工園區已成為當今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國內石油和化工行業總產值、利潤、銷售收入和資產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1.3%、13.2%、21.5%和21.4%。2010年實現總產值8.88萬億元,僅次于美國。目前,以上海、南京、寧波、大亞灣等為代表的大型石油化工園區,以南通、泰興、常熟、泰州、張家港等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園區日漸凸顯產業特色。隨著中西部發展戰略的實施,陜西、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古等省區依托資源優勢,也將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較高水平、鮮明地方特色的化工園區。
同時,化工園區有望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李勇武表示,利用產業集聚、鏈接互補的優勢,化工園區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資源能源的循環利用,減少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的排放。
發展穩步提升
目前,國內大型化工園區發展迅猛。以2001年開工建設的上海化學工業區為例,截至2010年底,園區累計引進項目總投資168.9億美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15.3億元人民幣。
園區內主要化工產品的產能已經達到乙烯年產120萬噸、聚碳酸酯20萬噸、異氰酸酯103萬噸、MMA20萬噸。園區內集中了英國bp、德國巴斯夫、拜耳、贏創德固賽、美國亨斯邁、日本三菱瓦斯等跨國化工企業,以及上海石化、高橋石化、華誼集團等國內大型化工生產企業。整個園區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上中下游化工生產鏈,產品關聯度達80%以上。
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大亞灣石油化學工業區、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等一批現代化工園區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帶動周邊經濟圈發展。
寧波園區內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比重由起步之初的60%、20%、20%,逐步發展到當前的45%、35%、25%,未來占比將基本達到30%、40%、30%,形成三種經濟形式均衡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大亞灣石化區初步形成了石化產業、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產業、公用工程與倉儲物流產業三大產業集群,在產業規模、工藝技術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大亞灣石化工業區2010年總產值達954億元,增長46%;滄州臨港開發區控制面積為118平方公里,已批準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共引進項目80多個,總投資600多億元,2011年3月份總投資175億元的三大項目也已開工建設。
有專家同時指出,國內化工園區建設當前急需改進設計規范,在保留安全間距的同時促進園區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并做好光氣安評工作,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布局優化、安全環保、節能減排等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