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水泥協會就建議開展利用水泥回轉窯處置工業廢物和城市垃圾,工信部也復函給予支持。隨后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也將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工業廢棄物、有毒有害廢棄物、生活垃圾、污泥項目納入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企業所得稅優惠項目。
2010年12月,工信部在頒布的《關于水泥工業節能減排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水泥工業要實施消納工業廢棄物和協同處置市政污泥及生活垃圾工程,實現年處理能力約4200萬噸。
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也表示,“十二五”期間水泥行業的發展重點,要從高能耗、高排放、資源消耗型產業向最大限度消納人類生活和工業生產廢棄物的清潔產業的轉變。
這種種跡象都表明,“十二五”期間,利用水泥回轉窯處置工業廢物和城市垃圾將備受重視,這期間或將成為水泥行業變為“綠色環保企業”華麗轉身。
固廢增長快 處理經費高
中國的固體廢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本國工業發展所產生;二是從境外獲得。
據英國政府官方調查報告顯示,1997年在布萊爾首相剛上臺時,英國大約有1.2萬噸垃圾運往中國。但是據最新官方數據顯示,在短短8年之后,2005年英國運往中國的垃圾數量狂漲了158倍,達到了驚人的190萬噸。
對此,國家環保總局污染控制司相關人士表示,關于國外向中國運送大量的垃圾廢物事件,必須分清兩個概念,即可利用廢棄物與生活垃圾。中國政策允許進口可以用作原料的固定廢棄物,但是在進口可利用廢棄物時,必須獲得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商務部審批,并且在入境時,要接受國家檢疫檢驗部門的檢驗,經過海關,才能入境。同時,嚴格禁止生活垃圾入境。
在境外廢棄物運入量不斷擴張的同時,國內垃圾的增長速度更是巨大。
據了解,山東省濟南市日產生活垃圾2300噸,目前采取源頭收集方式,每天將由8500多名環衛工人收集并送至距市區30公里的濟陽縣境內的市垃圾處理廠,進行集中填埋、焚燒或堆肥處理。在濟南市生成的垃圾成分主要由55%有機質、30%無機質和15%的可排出水分構成,其中有機質為可以回收利用的資源。但是現在處理的最大問題是,由垃圾生成單位處理這些可回收資源的成本要遠遠高于購買等量原生資源。
江蘇無錫市城區日產生活垃圾2800噸,而且以每年3%到4%的速度增長。有相關人士預計,2011年無錫市區日產生活垃圾將突破百萬噸。
據悉,消化一噸生活垃圾的成本為160多元,僅無錫一個地方每天花費在消化生活垃圾上的經費就是44.8萬元。
這一筆龐大的固廢處理經費一直是制約我國的一個大問題,國家想盡辦法解決這快速增長的固體廢物。
據悉,近日國務院發布通知,批準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
《意見》要求,為了控制城市生活垃圾產生,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和水平,以后將按照“誰產生、誰付費”的原則,推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即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規定繳納垃圾處理費,具體收費標準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據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成本和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確定。
《意見》的發布又能否遏制住快速增長的固體廢物呢?固廢處置的出路又在何處呢?
國外研究利用情況
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就開始研究可燃性廢物作為替代燃料。
據悉,這項技術研究主要集中利用在水泥工業上。在上世紀70年代末,這些國家的水泥工業技術人員就進行利用汽車廢輪胎代替天然燃料的試驗,并在80年代初成功地改造了一批水泥工廠。到了90年代,各種具有利用價值的工業廢料和經過處理的生活垃圾越來越多地取代了油、煤氣這些傳統的燃料來生產水泥。
以法國拉法基公司為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拉法基就研究推進廢棄物代替自然資源的工作。經過近30年的研究和發展,目前可燃性廢棄物替代自然礦物質燃料的替代率可以達到50%左右。據了解,該公司使用可燃性廢棄物種類繁多,主要是一些廢油、廢溶劑、廢輪胎、動物粉(肉、脂肪)、稻米殼、棕櫚油殼等各種可燃性工業廢棄物。
據筆者了解,目前在歐美等工業發達國家利用可燃性廢物替代燃料用于水泥工業的技術已經成熟,而且在水泥廠的利用也相當廣泛。
其中,主要利用的可燃性燃料的廢物是一些廢舊輪胎、廢紙、塑料包裝廢棄物、廢機油、木屑、廢溶劑和屠宰業棄置的肉、骨頭等。據相關機構對歐洲部分水泥廠的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實施可燃性廢物利用的水泥工廠其代用燃料率通常在20%~40%之間,個別工廠達50%以上。其中,日本在水泥窯上處置工業危險廢物具有面廣、量多的特點,目前已經處置包括生活污泥在內的多種危險廢物。
雖然中國對該技術研究時間沒有歐洲等發達國家久遠,但是,站在歐洲等發達國家的肩上,中國對該項技術的研究可能會有大的突破。
國內發展環境大好
中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才開始對可燃性廢物替代燃料的技術進行研究。當時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企業進行這方面的初步嘗試。
1996年,國家選擇上海金山水泥廠進行實驗,并對熟料及大氣質量進行了同步監測,沒有發現問題,當時此項技術已通過上海科委的鑒定。
1999年國家也在北京水泥廠進行了試驗,試燒量約2000公斤,主要處理了廢油墨、廢染料、礦物油、有機廢液、油漆、丙烯酸樹脂等,在試驗過程中對排放的廢氣進行同期監測,并對熟料進行檢測,結果為符合國家標準。同年7月北京環保局組織了專家論證,認為“利用水泥旋窯焚燒危險廢物在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完全可以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和國家有關標準”。
雖然現在中國水泥行業對利用水泥窯處理固體廢物這一項目的利用率并不高。而且有行業人士表示,沒有相關政策支持,企業由于沒有利潤可圖,對該項技術在水泥行業的利用并不看好。
但是,另一方面分析,該技術與傳統處理固體廢物的方法相比,其利用了廢棄物規模量大、適用范圍寬和效果好等特點,高效且安全的處理了城市及工業廢棄物并且實現了資源的完全再利用,它完全符合現在國家提出的口號,即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另外,在《巴塞爾公約》和《斯德哥爾摩公約》中也明確規定,水泥生產過程中危險物的協同處置方法已被認為是對環境無害的處置方法。2009年,我國也出臺了《水泥窯協同處置工業廢物設計規范》。
在這些良好的大環境下,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或將成為21世紀最大的環保產業。
隨著“十二五”的到來,政府對企業節能減排控制力度的加大,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中國企業在謀求發展過程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2010年11月25日,工信部在公布水泥工業節能減排的指導意見時指出,“十二五”末,水泥行業節能減排的主要目標之一便是大城市周邊的水泥企業基本形成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城市污泥的能力,使水泥工業轉變為兼顧污染物處置的新興環保產業。
重慶市就是一個領頭謀轉變的地方市。據了解,2010年年底重慶市水泥協會就牽頭組織會員企業領導、專家,并特邀了政府官員組成學習考察團。先后進入海螺集團銅陵、蕪湖公司、廣東越秀集團越堡、珠江水泥公司和北京金隅集團新北水水泥公司)考察學習三大集團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與城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廠污泥的技術項目。
近期海螺、拉瑞、冀東、臺泥、華新水泥集團公司和東方希望等企業都齊聚重慶設分公司,這些集團已對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廠污泥、污染土壤、有毒有害等可利用的固體廢物進行過探索和運用。它們進軍重慶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在重慶這個固體廢物產出量大且本土水泥企業利用水泥窯處置處理固體廢物利用率低的情況下,搶先占領市場,這既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在響應政策的號召。
“十二五”期間,隨著國家對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大,高耗能企業向低碳經濟轉型已經刻不容緩,而且利用水泥窯處理固體廢物,在我國亦擁有近16年的時間,技術上雖然沒有歐洲等發達國家成熟,但也已基本完善,其利用該技術處理快速增長的固體廢物,讓水泥行業變身綠色產業的日子將指日可待。(中國過濾分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