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人們坐到到餐桌前,面對可口飯菜,首先關心的不是飯菜的蛋白質、維生素含量,而是憂心其中鉛、汞、鉻、砷、鎘是否超標。為什么百姓對習以為常的飯菜,突然變得如此警覺?人們的焦慮、擔憂、思考始終離不開一個沉甸甸的話題:重金屬污染。
前不久,浙江省、廣東省頻發多起血鉛超標事件,嚴重損害公眾健康,造成惡劣社會影響。3月,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浙江海久電池股份有限公司職工及附近村民在自發體檢中發現血鉛超標。4月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峰江街道139名村民被查出血鉛嚴重超標,元兇是建在村里的一家被列為重點監控企業的蓄電池企業。5月初,2152名企業職工和村民的血鉛檢測報告顯示:血鉛超標332人,原因是違法違規生產、職工衛生防護措施不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環保專家根據國土資源部公布的數據估算,僅因重金屬污染而減產糧食1000多萬噸,另外被重金屬污染的糧食每年也多達1200萬噸,合計經濟損失至少200億元,足以每年多養活4000多萬人。
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指出,當前我國重金屬污染環境問題十分突出,環境質量改善的壓力繼續加大,環境執法監管的任務更加繁重。以山西為例,作為國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土壤污染問題較其他省區更為突出,主要是汞、鎘、鉛、砷及六價鉻等重金屬污染。按照國家環保專項行動安排部署,去年該省對有色金屬礦采選及冶煉、含鉛蓄電池(包括加工、回收)、皮革及其制品、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電鍍、危險廢物處置等重金屬排放企業、歷史遺留重金屬廢物堆場全面進行了排查。
排查結果顯示,到2010年底,山西省有涉及鉛、鉻、汞、鎘及類金屬砷企業117家,其中太原33家、晉中5家、朔州3家、長治5家、陽泉1家、忻州6家、呂梁7家、臨汾3家、晉城7家、運城18家、大同29家;歷史遺留重金屬堆場2處,分別為晉中市昔陽縣大通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重鉻酸鈉廢渣堆存場和平定縣鎖簧鎮陳家莊村原鉻鹽廠重鉻酸鈉堆存場。
據有關研究資料,太原市郊和晉東南污灌區土壤中砷、汞、鉻、鎘的含量比清水灌區高出幾倍到20多倍,糧食中鎘的殘留量檢出率達84.2%,濃度范圍為0~2.0毫克/升,鉛的檢出率為75%;汾河灌區糧食中汞的檢出率為41%,蔬菜中為45%,糧食中苯并(a)芘(強致癌物質)的平均含量為2.44微克/千克,比非污灌區0.53微克/千克約高4倍。太原市耕地出現鉛污染跡象的地區已達56%,靠近公路主干道的土地污染情況更為突出。同時,銅、鋅等重金屬對土地的污染也很嚴重。其中有兩個區、縣觀測點的銅含量超一級水平,顯現污染跡象;另有兩地的鋅含量超國家一級水平,而鉛污染超國家一級以上水平涉及到太原市的多數地區。專家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講,山西土壤重金屬污染只是全國問題的一個縮影。
就山西省目前的情況來講,工業污染以及農業生產中大量盲目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所造成的面源污染,使農田中重金屬污染問題日趨嚴重,這些污染物對耕地的生產能力具有潛在毀滅性的破壞作用。
據專家介紹,從環境污染方面所說的重金屬,實際上主要是指汞、鎘、鉛、鉻以及金屬鋁、類金屬砷等生物毒性顯著的重金屬。目前最引起人們注意的是鉛、鎘、砷等。重金屬隨廢水排出時,即使濃度很低,也可能造成危害。因為重金屬隨污水進入土壤——主要是40厘米以上土層后,不易轉移,也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就如墨汁滴入清水中,渾然一體,難以剔除。
實際上,一個完整的食物污染鏈條已經延續多年。中國快速工業化過程中遍地開花的采礦等行為,使原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鎘、砷、汞等有害重金屬釋放到自然界。這些有害重金屬通過從工農業生產產生的污水中流進土壤,污染了全國相當大一部分土地,進而進入農作物,最后潛入人體內,醞釀著重金屬危害的一次次暴發。多位學者認為,有一個趨勢值得注意,即未來中國農產品安全問題中,從瘦肉精到有毒菜,從食品污染到土壤退化,重金屬污染將取代農藥,成為事故多發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