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苕溪近日發生的水污染事件,將萬馬電纜(002276)推上了“被告席”。6月9日,萬馬電纜作為4家涉嫌違法排污企業之一已經被當地政府要求“責令停產整頓,依法處理”。該公司已于6月10日緊急停牌。
央視在相關報道中稱:“環保人指出,萬馬電纜由于未采取治污手段,產生的有機廢水直接向外排放,不僅濃度高而且排放量大,在此次污染事件中應負主要責任。”
實際上,頻頻發生的水污染事件已經令監管部門加大了監管與執法力度,在不斷抬高化工、造紙等“致污產業”的成本門檻時,也同時催生了水務處理相關行業與公司的投資機會。
相關水務企業“受益”
國家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胥樹凡曾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環保發展第一大重點領域就是污水處理。環保部規劃財務司副司長劉宏武也曾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從六個方面進行環保產業布局和投資,其中一大方面就是污染物總量減排,包括主要水污染物氨氮的減排。
“十二五”期間,污水處理需求巨大,其中生活污水為主要增長源。到2015年,全國污水處理能力預計要達到703.4億立方米/年,即2.04億立方米/日。相比2010年全國1.25億立方米/日的污水處理能力,2011年至2015年,污水處理能力需保持1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
國海證券節能環保小組認為,在污水排放量預計將穩步增長的背景下,想要提高污水處理率,唯有提高污水處理量。新建大量污水處理設施,受益最大的是處于污水處理產業鏈中游的污水處理工程建設企業;完善污水管網建設,提高污水處理設施負荷率,受益最直接的是處于產業鏈上游的污水管網生產企業。因此,研究員普遍看好處于產業鏈上游的污水管網生產企業和處于中游的污水處理工程建設企業。
在保“量”的情況下,提高“質”也是環保行業“十二五”規劃的要求之一。國海證券表示,在污水處理標準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十二五”期間MBR技術作為當今世界最前沿高效的污水處理與資源化技術之一,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據專家預測,國內MBR市場需求將以50%-100%的年均增速增長,大大高于國際平均增長率。
在MBR技術中,膜材料是核心,技術難度最大。目前,國內MBR項目中采用的膜35.3%由國內企業提供,其他64.7%由外資企業提供。在未來的發展中,國內膜產品對國外產品有較大的替代空間。目前,國內的膜生產商主要為碧水源。
生物質能前景樂觀
生產和生活污水還是清潔能源之一——生物質能的主要燃料。因此,提高水污染治理標準,也會給生物質能產業的發展帶來機遇。
生活污水來自包括城鎮生活垃圾,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工業有機廢水,農作物秸稈、林木殘枝等可再生能源資源。相比生活污水,工業有機廢水所含有機物密度較高,可用于生物質的厭氧發酵供熱發電。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衛權透露,目前我國生產規模較大的工業有機廢水污水處理發電企業為同方水務,而大部分采用生物質能發電的企業為產生工業有機廢水的企業,用作污水處理。而在工業廢水處理方面,相比化學法、物理法,生物質廢水處理法投入也較高,因此企業是否會選擇生物質發電也取決于企業投入和產能比率。
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將生物質能列為重點建設的新能源產業,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舉措,廢物資源化與以生物質能為主的可再生能源一體化產業發展,是可再生資源產業鏈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當前具備較大發展潛力和需要大力推進的領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