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大的污泥處理工程——白龍港“巨蛋”已基本完成污泥消化系統的調試,將進入污泥干化系統的調試階段,預計年底全面投運。
這個亞洲污水污泥處理的“巨無霸”位于浦東合慶鎮長江新圍海堤內。在建造過程中,8座蛋形消化池是整個污泥工程的核心難點部分,也是目前國內建設在軟土地基上單體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雙向有粘結預應力蛋形消化池工程。特殊的結構給施工帶來了非常大的挑戰,弧形外殼、厚漸變的薄殼結構,像8個倒立的“雞蛋”,每個“巨蛋”的體積12400立方米,光想在紙上把這個結構用圓規和直尺畫出來都要花一番功夫,更別說在實地建8座高45米最大直徑25米的混凝土巨蛋了。
施工方案在經過數次優化、修改、技術攻關后,施工人員克服了軟土地基深基坑支護與降水、土方開挖、大型模架、超高腳手架、起重吊裝塔、預應力張拉等六大技術難點,最終決定采用大型模架系統進行建設,結果提前15天竣工,并創造了國內大型蛋形消化池閉水閉氣一次成功的先例。
那么,這些污泥究竟如何處理?據市排水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徐月江介紹,污水處理之后,產生的污泥很稀,99%都是水。要先通過重力濃縮,使污泥沉淀在底部,含水率降至98%;再經過機械濃縮,使污泥含水率降至95%。然后,通過壓力泵把污泥打到8個蛋形消化池內,經過22—24天左右、34攝氏度的中溫厭氧消化,將污泥中的有機質分解。這樣一來,不僅污泥不會發臭,其中大腸桿菌等大部分病菌也可消除,使污泥實現穩定化、無害化。
據悉,工程建成后,將對白龍港污水廠每天處理200萬立方米污水中產生的污泥采用濃縮、消化、脫水、干化處理,設計處理規模近期為每天204噸干污泥,上海中心城區現有污水廠約50%的污泥將得到有效處理。這些污泥經過分解等無害化處理后,可作為園林綠化介質土或垃圾填埋場覆蓋土等。
同時,污泥消化過程中每天可產生約4.5萬立方米沼氣,可作為供熱能源循環利用于系統本身的消化和干化等階段,大大節約運行能耗并降低運行成本。據世界銀行專家預測,該工程每年還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13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