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經成為海水淡化全球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預計到2015年海水淡化能力將提升到150萬~200萬噸/日,未來5年海水淡化投資規模預計達200億元左右。面臨著海水淡化工程大發展的契機,天津、大連、營口、唐山、青島等環渤海沿海城市已紛紛規劃建設大型海水淡化工程。但是,在日前召開的2011青島國際海水淡化與水再利用大會上,有專家提醒,我國環渤海地區屬于內海,海水流速慢,不具備海水淡化后濃鹽水向深海排放條件;專家同時建議,實現海水淡化規模化,出路在于走鹽化工路線。
“環渤海地區海水淡化后的濃鹽水更要處理。”以色列IDE海水淡化技術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總經理王雙成對記者說,該公司在海外做的14個項目,都是把濃鹽水通過高壓泵排入深水區10多米。但是,環渤海與我國東海以及中東的海域不一樣,我國的東海以及中東的海域海水流速快,直接外排濃鹽水影響還不大,環渤海水循環太慢,濃鹽水排放后直接影響生物的生存。蘇州熱工研究院高工李新民表示,環渤海水流與外海交換時間是60年,海水淡化后的濃鹽水直接外排后,不斷濃縮,濃度會越來越大。
天津市環境保護局總工程師包景嶺進一步介紹,渤海近海海灘地勢平緩,且水深較淺,海水交換能力較差,不具備向深海排放條件。渤海主要生物適宜生存的鹽度上限是33%。~36%。,當鹽度超過40%。時,一些生物將會滅絕。近年來,由于入海徑流的減少已經導致渤海灣海水鹽度升高了11%~15%。如果把高鹽水直接排入渤海灣,必將影響渤海海域的生態環境,可能會使部分對鹽度敏感的海洋生物如魚卵、仔魚死亡。
海水淡化溫排水對近岸海域水溫升高的影響還會導致某些浮游生物急劇繁殖和高度密集,可能出現“赤潮”現象,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自1980年以來,渤海赤潮頻繁發生,周期越來越短,面積越來越大。迄今為止,赤潮總數超過300次,其中最長的一次竟持續了72天。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搞海水淡化的公司,包括搞總承包的公司僅是關注海水預處理、淡化脫鹽這兩個工藝,對淡化后濃鹽水的處理并不關注。目前,各地土地緊張,工業占地和園區建設等原因導致制鹽面積不斷縮小,低成本攤曬制鹽的土地或鹽池并不具備,如果用蒸發制鹽的辦法,噸鹽的成本就要達到350~400元,比井礦鹽的生產成本都高。“誰都不愿意(利用濃鹽水)制鹽。”北控阿科凌海水淡化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白瑜說,當時曹妃甸新區阿科凌海水淡化項目濃海水用作三友集團純堿生產的原料,每年可處理利用濃海水1800萬立方米,節省原鹽60萬噸,節約水資源1000萬立方米,大大降低了海水淡化和鹽化工產業生產成本。由于具有成本優勢,三友自己出錢修建了管網。
據業內人士介紹,海水淡化靠近鹽化工企業的地理等條件并不具備,像曹妃甸新區海水淡化項目濃海水被三友集團利用的僅是個案,從鼓勵資源利用的角度,國家對濃海水制鹽應當給予補貼,彌補蒸發制鹽帶來的高成本。
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綜合利用研究室主任張雨山、山東省海洋化工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孟燁表示,我國不同于中東,中東石油資源豐富,看不上濃海水中鉀、溴、鎂、鋰等物資,而這些對于我國還是緊缺的礦物資源,從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的角度,都需要利用。
專家介紹,由于在濃鹽水中這些化學組分的濃度約為海水濃度的2倍,獲取相同化學資源的處理量僅為海水直接處理量的一半,可顯著降低提取成本。此外,濃海水進行化學資源提取不需要另外設置取海水和加菌等預處理設備,可大大節約投資和工程造價,并且海水淡化操作過程中產生的濃海水的溫度、流量參數穩定,便于化學資源提取過程中的穩定操作。
張雨山表示,隨著海水淡化規模化,必須要綜合利用濃鹽水。專家們也同時指出,我國即將出臺的海水淡化產業發展意見等系列扶持政策,應當把對海水淡化后濃鹽水里面化學資源的提取與利用列入其中,給予鼓勵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