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起步晚、起點低,2007年末全區城鎮污水處理廠只有10座,污水集中處理率僅為11.78%,直接影響國家下達廣西的“十一五”化學需氧量削減12.1%目標的實現。面對嚴峻的污染物減排形勢,2008年下半年以來,廣西抓住國家實施擴大內需一攬子計劃的有利契機,采取一系列非常舉措,全力克難攻堅,僅用兩年半的時間,新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101座,實現2010年底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的目標,成為全國第9個、西部第2個實現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的省區,全區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提高到60.6%,為“十一五”超額完成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削減目標任務提供了強力支撐。
總結這幾年的實踐,廣西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為“三高”:
一、高起點謀劃,把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作為推動科學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來抓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先后出臺3個決定、12個配套文件,把實施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攻堅戰作為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善民生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
主要領導親自動員部署,統一思想認識。2008年,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全面推進城鎮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決定。2008年7月,自治區召開城鎮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動員大會,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自治區主席馬飚親自動員部署,自治區政府與各設區市政府簽訂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目標責任狀。會后,全區各級各有關部門迅速統一認識和行動,密切配合,迎難而上,全力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建立強有力的工作機構,統籌項目建設。自治區成立由馬飚主席任組長,常務副主席李金早和副主席林念修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全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督促市、縣政府切實履行職責,完成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任務。全區各市縣都成立了相應工作機構,上下銜接,齊心協力,統籌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精心制定工作方案,確保建設有序進行。自治區及時修編“十一五”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制定3年攻堅工作方案,明確2008年~2010年每年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目標任務,將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市、縣和具體項目。
二、高強度推進,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
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廣西壯族自治區各級各部門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爭分奪秒、只爭朝夕,高強度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建立工作機制,落實目標責任。自治區要求,各級政府要把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各市、縣政府主要領導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對項目建設負總責;分管副市、縣長為直接責任人,負責具體落實。自治區政府與市政府、市政府與縣政府層層簽訂項目建設責任狀,同時與項目業主、施工、監理、設計等單位建立項目建設“責任鏈”,創建同訂計劃、同在現場、同察進度、同步協調的“四同”工作機制,實現各節點無縫對接。責任鏈各個主體間加強溝通,精誠協作,形成合力,對工作推進共同負責。
加強組織協調,現場解決問題。為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級各部門建立專項協調機制,加強組織協調。兩年多來,自治區政府分管領導先后召開12次協調會,專題研究解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有關問題;自治區政府分管領導還親自深入全區14個地市、21個縣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項目施工現場,檢查工程建設情況,若存在問題立即召開現場辦公會及時解決。各市縣建立快速協調“綠色通道”,市縣一把手定期到項目建設現場協調指導解決問題,分管副市(縣)長常駐現場,蹲點服務,及時有效解決項目存在的問題。
強化督促檢查,確保如期完成。加強項目建設監督管理,是保證工程進度和質量的必要手段。廣西實行自治區對市督查和市對縣督查的兩級督查制度,在督查頻率上,實行月由市查,季由自治區查。實施建設現場電子監察,組織各市對項目形象進度進行拍照,拍攝時限為每半個月1次、每次3張,拍攝的圖片上傳至全區電子監察系統。加強運行監管,對所有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出水口,統一規范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對污水處理廠出水實行實時監督。
落實“區域限批”,嚴格問責處罰。自治區政府先后兩批約談6個市的市長和10個縣的縣長,通報項目建設進度嚴重滯后的48個縣縣長;各市縣也實行通報制度,其中市級通報84次,縣級通報115次。各市縣也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約談,對工作不力的人員進行調整,其中市級調整干部31人,縣級調整干部111人。強化參與單位責任,對存在嚴重問題的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和監理單位,各級政府和建設部門采取嚴厲措施進行處理。
三、高質量服務,全力保障項目建設順利開展
在高強度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各級各部門千方百計、全力以赴做好服務工作,為項目建設提供保障。
統一設計和招標,實行聯合審批。針對自治區絕大多數市縣不具備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經驗、缺乏相應專業技術人員、可研與初設審批延誤等現象,自治區對項目統一設計、統一招標,簡化前期手續,節省設計費用,加快前期工作進度。創新項目審批工作機制,各級發展改革、國土資源、規劃建設、環保、水利等部門,在遵循依法審批的前提下,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下放審批權限,實行聯合審批,采取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方法,提高審批效率,以最短的時間、最優的服務做好項目審批工作。
多渠道籌措資金,確保項目用地。通過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利用政府信用平臺統一向國家開發銀行貸款、整合自治區本級財政性資金、吸引外資、引入社會投資等方式,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基本滿足全區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對于項目建設用地,自治區將各市、縣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列為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推進,實行建設用地計劃單列,由自治區統籌安排,采取劃撥方式供地,保證項目用地需求。建設項目用地涉及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規劃修改方案和建設用地材料一同報批。
提供技術服務,減輕企業負擔。通過成立城鎮污水設施建設和運營專家組、邀請國家部委專家來廣西指導等方式,為項目融資、設計與施工提供技術咨詢和指導。舉辦各類各層次培訓班,為企業培訓技術骨干。同時,嚴格執行國家和自治區制定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大大減輕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的稅外負擔,對于項目的各類規費、手續費等,按照能免則免、能減則減、就低不就高的原則,實行相應的減免措施。從2008年起,廣西按照國家規定標準,在全區各市、縣全面開征污水處理費。依法實行電價優惠,全區所有污水處理廠、污水泵站的生產用電統一按一般大工業電價執行。
“十二五”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將進一步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運營管理水平,確保實現到“十二五”末全區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的目標,為加快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更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