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油田發現新滲漏點七部委聯合調查溢油事故
康菲公司和國家海洋局在關鍵問題的描述上,總是不能完全一致
繼蓬萊19-3油田B平臺發現新溢油點后,國家海洋局8月20日晚間再次公告稱:蓬萊19-3油田C平臺也發現了九處新的海底油污滲漏點。
但是,康菲公司堅持認為并未發生新的溢油事故。康菲公司相關負責人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新發現九處海底油污滲漏點并不意味著發生了新的溢油,“我們目前認為新冒出的油滴仍然是來自6月17日發生溢油的C-20油井。”
新滲漏點解釋又現爭議
康菲公司和國家海洋局在關鍵問題的描述上,總是不能完全一致。
國家海洋局8月20日晚間公告指出,在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監督督促下,康菲公司于當日向北海分局承認在C平臺西北側發現九處海底油污滲漏點。翌日,康菲公司亦發布相關公告,詳解新滲漏點。
國家海洋局表示,康菲公司對其匯報稱有九個新滲漏點;但是康菲公司21日的公告并未確認滲漏點的數目,只是指出:“位于C平臺以北約15米的海底一個直徑15米范圍的區域出現了幾個小的滲油點。”
另一方面,根據國家海洋局的說法,康菲公司是迫于壓力才在8月20日承認有新滲漏點的;但是康菲公司卻認為對新滲漏點的匯報是及時的。康菲表示,8月14日晚發現了上述滲油后,第二天就向國家海洋局報告了此事,之后還于8月16、18和20日向國家海洋局做了匯報。
對于新滲漏點的形成,康菲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解釋說:“我們認為從滲漏點滲出的油滴來源于6月17日發生溢油后殘余的礦物油油基泥漿。這些殘留的礦物油油基泥漿與淺層泥沙混合在了一起,導致出現了滲漏點。”
這些新發現的滲漏點到底是不是意味著發生了新的溢油?國家海洋局沒有明確表態,但是其8月19日的監測表明,C平臺附近海域海水石油類濃度較前幾日監測結果有所升高。
七部委聯合調查
據知情人士透露,國務院對溢油事故的重視程度已大大提高,將要更全面、更有力地開展溢油事故調查。
日前,國家海洋局聯合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安監總局、國家能源局等部門,組成了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聯合調查組,并對康菲公司和中海油進行了質詢。
聯合調查組明確要求,康菲公司必須不折不扣地采取有效措施徹底排查并切斷溢油源,徹底排查并消除再次發生溢油的風險,并保證不再造成新的海洋環境損害,對已經造成的損害要切實負起責任。
就中海油的責任,聯合調查組則指出,中海油要督促康菲公司,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盡快實現“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
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微博)對本報表示,成立聯合調查組有助于找到對康菲公司施加壓力的更有效的方式,甚至可以讓其停產的范圍從發生溢油的蓬萊19-3油田B、C平臺擴大至其在中國的所有海上石油開采平臺。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則認為,“評估溢油造成的各種損失”和“強迫康菲設立賠償基金”是聯合調查組的當務之急。他說:“聯合調查組應仿效美國政府對BP墨西哥漏油事故的做法,對康菲公司施加經濟上的有效壓力,迫使其加強污染治理和事故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海洋局已著手準備此次溢油事件的經濟索賠訴訟。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就法律服務機構參與溢油事件索賠的公開選聘已于20日截止,將在近期公布訴訟辦理機構的法律服務團隊名單。
法律漏洞待修補
溢油事故遲遲得不到妥善解決,引發了有關監管力度和法律漏洞的討論。
“國家海洋局對溢油事故發生后的監管只停留在了海面,海底的情況一直都是康菲公司的一家之言。”馬軍對本報表示,康菲公司為了逃避責任,從一開始就采取了淡化和回避的態度,該公司已經完全喪失了公信力。監管部門一定要對其增強威懾力,從經濟權益上對其嚴厲懲罰。
林伯強也對本報記者表示,此次溢油事故從溢油量上來講并不大,但是事故的處理過程卻拖得很長,這與我國的法律漏洞和監管不力有密切關系。現在亟須監管部門采取更具體有效的行動對康菲施加壓力,“事故治理時間越長,渤海受污染的情況就越嚴重。”
除了在現行法律條款下對康菲公司提起訴訟,還有法律界人士建議以此事件為契機,完善相關法律規范。據了解,中國公益訴訟網主編、公益法研究中心主任李剛博士和中國法學會案例研究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軒已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關于制定海洋環境公益訴訟司法解釋的建議”,并草擬了《關于海洋環境公益訴訟的若干規定(建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