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夕陽的映照下,湘江波光跳躍,如同金色的織錦一樣秀美。昨日,亞歐水資源研究和利用中心在長沙成立。將有效提升湖南省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科研和技術應用水平,為實現把湘江打造成“東方萊茵河”及“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全球12億人用水短缺,30億人缺乏用水設施。每年300萬到400萬人死于和水有關的疾病,全世界每天約有200噸垃圾倒進河流、湖泊和小溪。水旱災害、酸雨危害、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等構成的水資源問題正在加劇水資源危機,預計到2025年,水危機將蔓延到48個國家,約35億人為水所困。
鑒于亞歐各國水資源領域面臨的多重挑戰,昨日,亞歐水資源研究和利用中心在長沙成立。來自澳大利亞、比利時、柬埔寨、法國、德國、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亞、意大利、韓國、老撾、馬來西亞、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新加坡、泰國、越南等18個國家的亞歐會議成員代表出席,各國將通過科技合作,來共同應對水資源問題。第一屆亞歐水資源合作研討會同時舉行。
會議開始前,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強等會見了來自老撾、匈牙利、比利時等18個亞歐會議成員的與會代表。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呂國增,科技部副部長王偉中,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老撾外交部副部長本格·桑松薩先生和匈牙利地方發展部副國務秘書克林格·伊什特萬先生出席儀式并致辭。他們共同啟動“亞歐水資源研究和利用中心”
“因‘一湖四水’而聞名,自古以來,湖南人民就十分重視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徐守盛說,中心落戶湖南,將有效提升湖南省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科研和技術應用水平,特別是為實現把湘江打造成“東方萊茵河”及“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建設提供科技支撐。湖南將盡力為中心建設、運行提供保障。今后一段時期,湖南將緊緊抓住作為國家水利改革試點省的機遇,以洞庭湖綜合治理為重點,深入實施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和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實現水利可持續發展、人水和諧相處。
據了解,作為亞歐會議機制運行16年來設立的首個實質性科技合作機構,中心旨在為所有對水資源相關領域感興趣的亞歐會議成員及其伙伴提供一個科技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中心將在長沙建立總部秘書處,包括實驗室和培訓設施。將舉辦一系列學術論壇和培訓班,并將建立多個分中心和野外考察站點。所開展的合作項目對亞歐會議所有成員國開放,研究優先領域包括城市化進程中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水資源評價體系與生態補償機制等。
中心成立背景
亞歐會議每兩年舉行一次,共有48個成員,是亞洲和歐洲國家之間最高級別的定期對話機制。1999年在北京舉行的亞歐科技部長會議將水資源確定為亞歐科技合作的優先領域之一。2002年,“亞歐水資源管理研討會”在長沙舉辦,通過了《亞歐水資源管理科技合作長沙宣言》。2005年,中國科技部與歐盟啟動了由亞歐多個國家參與的歐盟第六框架計劃目標——“亞歐水資源科技合作平臺建設”。2009年,在長沙舉辦的“亞歐水資源管理國際論壇”上,通過了促進亞歐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長效合作機制建立的《長沙倡議》。
在2010年10月舉行的第八屆亞歐首腦會議上,中國政府總理溫家寶提議在中國湖南長沙成立亞歐水資源研究和利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