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和荷蘭研究者日前在新一期美國學術刊物《環境科學與技術》上報告說,他們發明了一種被動采樣污水處理法,這種方法采用碳納米管凈化污水,效果好于傳統方法。
參與研究的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蒂洛·霍夫曼指出,碳納米管具有很強的電子、機械和化學特性,十分適合用于凈化污水,能有效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濃度。
如果是處理污水中的非水溶性污染物,那么使用單孔直徑只有幾納米的過濾器就會顯得成本太高,但由于活性炭很難有效清除污水中的許多水溶性污染物,這時采用碳納米管技術就能較好地達到目的。它能夠過濾掉廢水中的抗生素或止痛藥成分,甚至能除去廢水中含量極低的污染物。
為此,維也納大學的研究者與荷蘭烏得勒支大學合作,發明了一種被動采樣法,它能確定碳納米管吸附致癌的多環芳烴等多種污染物的水平。
污水中含有多種化學污染物。在污水處理過程中,不同的污染物在過濾器中“爭奪”吸附位置的現象十分常見,而這種“競爭”會使得過濾器的功效因污染物的種類、數量不同而發生改變。如果使用傳統方法對高度污染的水進行過濾,當水中的多環芳烴種類還不到3種時,這種“競爭”就會變得尤其激烈。而奧荷研究者的新試驗顯示,在水中有13種多環芳烴的情況下,使用被動采樣法,各種污染物之間也沒有什么“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