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濕法非織造布企業一直當作特種紙生產企業,和造紙企業共同發展,由于我國造紙業非常發達,造紙企業眾多,2010年中國造紙業年產量已經居世界第一,大約9200萬噸,特種紙只占了非常小的一部分,很難引起相關方面的重視。所以在技術升級、市場開拓等方面力度不夠。新產品大部分依靠模仿國外產品,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比較差。
非織造布是較晚發展起來的一項技術,它的技術來源于造紙、紡織和化學纖維。從紡織技術演變而來的非織造技術是干法成網;由化學纖維延伸出來的非織造技術是聚合物成網,而從造紙派生的非織造技術是濕法成網。
從纖維原料的角度來看,濕法、干法和聚合物成網法中,纖維的長度分別是2mm~15mm、10mm~200mm以及長絲。對于濕法成網非織造布更直接的一種說法是:濕法成網是由水槽懸浮的纖維沉積而制成的纖維網,再經固網等一系列加工而成的一種紙狀非織造布。
EDANA(歐洲非織造布協會)強調了濕法成網非織造布與濕法紙的區別:其纖維狀成分中,有大于50%重量的是長徑比大于300的纖維(經過化學品蒸煮過的植物纖維不算)。其他也可以定義為非織造布的織物有:其纖維狀成分中,有大于30%重量的是長徑比大于300的纖維(經過化學品蒸煮過的植物纖維不算),其密度小于0.40g/m2。這一說法成就了ISO9092:1988和EN29092標準。
在纖維素紙生產中,加入特種功能纖維(比如,芳綸、玻璃纖維、陶瓷纖維)后,也認為是非織造布。
濕法成網的工藝原理是:以水為介質,造紙技術為基礎,將纖維鋪制成纖維網。其工藝過程為:纖維原料-懸浮漿制備-濕法成網-加固-后處理。其中懸浮漿的成分是:纖維、分散劑、粘合劑(或粘合纖維)、濕增強劑。
在濕法成網中,用木漿制造的纖維素纖維是最常用的。人造纖維因為是機械化生產,所以有更高的均勻性。這里特別提出一種纖維---SWP纖維(syntheticwoodpulpfiber),即合成木漿纖維。它是聚乙烯或聚丙烯以及它們的共聚物聚合后直接紡絲而得。所得到的纖維在長度、結構乃至枝化構型上,都和精制的木漿相似,所以稱為合成木漿。
用于濕法成網的SWP一般長度為0.75mm~1.5mm,而且是高度原纖化的。它們在含有大約50%水分的情況下被壓縮成片,提供給后面的加工。它們在一般造紙所用的設備中,就能非常容易地分散在水中。在比較高的溫度下,很快能和木漿或其他纖維混合。由于SWP具有受熱變粘的特性,所以它們常作粘合用。對生產濕法非織造布來說,合成漿是一種獨特的重要原料。能夠像木漿一樣在常規的造紙濃度下與木漿混抄,可提高濾水及干燥的速度,改進松厚度及不透明度,并賦予熱封性能。遺憾的是,濕法成網用的合成纖維比一般的紡織纖維要貴20%~50%,因為市場較小而且需要特殊的處理和切斷。特殊的纖維,比如雙組份低熔點纖維就更貴一些,其總的生產規模太小,以至于不能實現經濟規模。
從2004年開始,國內濕法非織造技術得到較快發展。生產設備大多使用斜網成形紙機,也有用圓網紙機、夾網紙機。流漿箱濃度在0.005%~0.025%。國內在行業分類上,濕法非織造布生產目前還沒有十分明確的歸屬,大部分工廠都是以造紙廠名義,產品都叫特種紙或長纖維紙,它們是用化學纖維或者是化學纖維與天然植物纖維混合生產的,用途比較特殊,主要應用在食品包裝、氣體液體過濾、建筑裝飾、電池、汽車、電子、服裝、清潔用品、醫療等行業。比如,茶葉袋紙、汽車過濾紙、香煙過濾棒紙、鮮花裝飾紙、干燥袋紙、木皮復合紙、商標紙、吸塵袋紙、鏡片擦拭紙、墻壁裝飾紙、窗簾紙、口罩紙、膠帶紙等。目前工廠只有10幾家,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
由于我國目前特種紙用量都比較少,雖然附加值比較高,但是生產規模不大,大部分工廠的具體產量還沒有公布。據估計,一般的產品產量不會超過1000噸,有的只有幾百噸,估計我國每年產量不會超過5萬噸。
"十二五"期間,國家希望濕法非織造布能有比較大的發展,特別是合成木漿的使用,會大大減少進口木漿的壓力(2009年全年進口各類商品紙漿為1367萬噸,進口廢紙2750萬噸)。開發耐腐蝕、高吸附、高精度、多層組合的過濾材料。在多種過濾設備中代替傳統的濾紙,改善過濾性能,緩解進口木材和木漿的緊張局面,實現環保和資源的綜合利用。同時,能解決當前非織造產業不太容易解決的問題,比如:低克重、低厚度、高均勻度、超短纖維無法梳理等。由于工藝本身的特點,濕法非織造布在國內的發展大有可能。為此,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將對濕法非織造布生產企業加強關注、引導、溝通,盡快完成《產業用紡織品定義和分類》國家標準的制定,讓濕法非織造布在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