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行業某龍頭企業新上兩條生產線,挖走了另一龍頭企業近20名員工,搞得后者元氣大傷。這還只是短暫的痛楚,出來混總要還的,據說這家被欺負的企業后來做了一件令同行更惱火的事。為了顯示其不缺資金的豪氣,合同尾款日期被無限期拖延,結果連自己也算上,企業應收賬款普遍高企已是公開的秘密。
不幸的是,解決問題的成本比問題本身還要大。有的企業想在勞動合同中加入“防同業競爭條款”,代價是技術工人索要與之相當的補償;有的企業想聯手抵制下游企業的無原則拖欠貨款,結果因為害怕拿不到下一季訂單而自動棄權。
面對如此競爭,由87個理事單位新晉組建的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分會的意義不言自明,除了擔負技術交流、人才培育、數據采集、標準制訂等任務,最關鍵的一項職能就是行業自律。
缺乏秩序只能相互拖累
明明有些企業從進入市場的時間和規模上論都是老大,卻在這些年被大型項目招標拒之門外,主要原因是作假把名聲做壞了,順便也連累了同行。
目前過濾用紡織品行業的品牌積累遠沒到規范市場秩序的程度。這當然不是說企業塑造品牌不重要,而是下游企業的采購重心決定了它對這個行業的關注成本不會太高。對于電廠來講,可能50億元的采購成本里面只有1000萬元是采購濾袋的預算,制造企業更多地只能采取一對一的方式推銷,依靠大量的業績積累和案例示范形成口碑。
因為缺乏強有力的品牌制約,上下游信息又不對稱,下游應用企業對濾袋制造商的評價都是“整體打包”的。在其他行業,企業作假頂多毀了自家聲譽;而在過濾用紡織品行業,一家企業作假相當于給整個行業貼了標簽。
上海靈氟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明剛說,外面的人攥著錢使勁想往里投,殊不知里面已經沒什么市場秩序可言了。希望新成立的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分會首先管理好行業“門檻”,確保進來的企業具備良好資質,對行業有一定的包裝作用,必要的情況下設置一些硬性標準,把那些不夠資質的企業擋在門外,絕不能為了規模而擴大規模。
還有一種市場秩序混亂是交易層面的。不少企業反映,技術上沒有絕對的高精尖,假以時日都能攻克,但誠信問題造成的交易成本過高卻很難買單。
記者聽說一個極端的例子,一家小企業年銷售收入幾百萬元,應收賬款同樣是幾百萬元,眼下借著高利貸循環發展。過濾用紡織品的終端往往都在國有大企業,強勢之下無原則地拖欠貨款幾乎是普遍現象,如果再有個別制造企業借著不缺資金而放任應用企業不執行合約,實力不強的中小企業就更加束手無策。
“電袋之爭”愈演愈烈
對于行業門檻低帶來的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南京際華3521特種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前軍認為,這無疑給爭執不下的“電式除塵與袋式除塵孰優孰劣”增添了口實。
為什么說是門檻低的問題呢?記者在請教了一些專業人士后得到如下解釋:475~525 (單位待查)都在標準允許的范圍內,巨大的跨度之下企業自然有寬泛的選擇權利,于是使用生產設備的差異必然造成產品均勻性的差異,問題也就隨之產生。
打個比方,1000平方米的產品預先設計使1000立方米的煙氣經過,也就是說1平方米產品可承受1立方米煙氣,如果濾袋表面不均勻,厚的地方煙氣透不過去,理論承壓能力再大也沒有實際意義;薄的地方本來不堪其負卻硬要擔當重荷,使用壽命自然減損,只要有一個地方裂縫或破洞,整個產品就得報廢。
袋式除塵最大的優勢是過濾精度高,雖然在運營成本和一次性投入上比電式除塵稍高,但是一般高質量的袋式除塵產品使用壽命至少4年,過程中基本不需要維護,平攤下來成本和電式除塵相差無幾。但現在的問題是,個別企業偷工減料把產品壽命縮短到2年,應用企業不說是哪一家產品不行,只說袋式除塵這個技術不過硬,把整個市場口碑給做壞了。
作為新當選的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分會會長,三維絲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祥波對此深有同感:“電廠、水泥廠仍然傾向于使用電式除塵,目前一些大型機組已經改造使用移動電極技術,這更是對袋式除塵構成了極大的挑戰。如果不從根本上改善袋式除塵的質量可靠性和成本優勢,電廠的接受進程有可能放緩。”據了解,一些電廠僅僅是因為排放標準的要求才強制使用袋式除塵,并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用。
“2.5”提出兩大挑戰
中國PM2.5濃度的地域分布特征
記者在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分會成立現場聽到一個有趣的說法:這年頭如果你不曉得“PM2.5”和“2.5產業”,距離“二百五”就不遠了!兩個概念的不期而遇不僅是“2.5”這個數字的巧合,更在于它們同時為行業未來發展提出了新的命題。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可入肺顆粒物,2012年2月國務院同意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加了PM2.5監測指標。姚穆院士在論壇上指出,這意味著我們還有大量的基礎研究工作需要繼續進行。
通過對北京15個空氣過濾檢測點每小時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后發現,固體顆粒只有11%~15%,剩下的都是液體顆粒,其中由氮化合物、硫化合物的分子凝結水分子形成的液體占到90%。氮化合物、硫化合物的分子直徑約1.1納米,光靠高溫濾袋是過濾不掉的,必須同時結合去氮、去硫技術才能夠解決。此外,醫療垃圾焚燒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二噁英,所以在過濾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如何分解二噁英的問題。
“2.5產業”指的是介于第二和第三產業之間的中間產業,既有服務、貿易、結算等第三產業管理中心的職能,又兼備獨特的研發中心、核心技術產品的生產中心和現代物流運行服務等第二產業運營的職能。2009年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制造業的服務收入占到全部總收入的35%,服務創造的利潤占到78%。
優質企業基本都在自覺完成這一職能延伸。陳明剛告訴記者:“原來企業的服務內容包括運輸、包裝、交貨期等,現在客戶在使用過程中碰到的問題,以及它們在服務其下游時所需的技術參數都來直接咨詢我們。”
更有三維絲這樣的龍頭企業在做強主業的同時超前規劃綜合性環保服務輸出。羅祥波說:“我們的客戶對粉塵控制、大氣污染控制不夠專業,他們迫切需要專業環保公司提供從安裝檢測到運營管理的高性價比解決方案。”
縱向整合?上市融資?
行業發展需要資金,可是1000萬元買斷100萬元資產的風險投資找上門來你敢要嗎?據了解,借助環保概念沖擊A股或創業板仍是許多過濾用紡織品企業的中遠期戰略,但是在自身規模和市場規范的制約下,多數企業都把目光現實地聚焦在產業資本增值。
之前就聽說東方濾袋公司把橄欖枝伸向江蘇悅達,此次參加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分會的眾多企業更是大張旗鼓地攘出“產業鏈聯盟”理論,甚至考據日本企業早期就是通過縱向產業鏈整合的方式來做大的。目前過濾用紡織品行業已進入超競爭時代,戰略合作強調的是利益共享,企業通常希望捆綁下游大客戶,通過一定比例的控股,合理分享企業利潤。這樣的合作多半采取非公開形式,避免合作雙方遭遇同業排擠。
一家已經實施產業鏈聯盟的企業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捆綁下游大客戶能夠保證他們一年發展規模在3000萬~5000萬元,有針對性地技術研發相當于用戰略合作的方式把工業服務做到下游。合作協議根據市場規則制定,雙方事先通報成本確定價格,唯一的約束是相互優先供應和采購。可以預見,穩定的銷售市場有效地控制了銷售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時也帶來合作過程中的市場信息、人力資源團隊、技術試驗場地的共享。
產業資本增值的安全性在于,它更像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這是現階段經濟形勢下企業脆弱的神經更容易承受的成長模式。但是也要看到,這是過程而非結果,當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足以抵御風險,借助金融資本放大事業版圖,那是遲早的事兒。
鏈接
冶金爐窯煙塵PM2.5排放現狀與污染貢獻
鋼鐵爐窯:2400座,煙塵PM2.5排放量51.3萬噸/年
有色爐窯:煙塵PM2.5排放量9萬噸/年
鐵合金爐窯:3000座,煙塵PM2.5排放量10萬噸/年
冶金爐窯排放總計:煙塵微細粒子PM2.5排放量70.3萬噸/年,占全國煙塵排放總量的12%(保守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