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污水處理、自來水凈化及再生水處理等水務行業各大細分領域,其產業化發展都須采用目前已漸漸成為市場主流的分離膜處理工藝。相關分析預測,“十二五”期間,自來水分離膜處理市場需求將達12億元,而污水處理及再生水生物膜處理市場則可達上百億元。膜材料及工程將獨立走上產業化發展道路。
切合各種水質達標要求
自來水膜法處理,是指在自來水傳統處理工藝(絮凝—沉淀—消毒)基礎上增加膜處理工序,使之更加潔凈的工藝。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水污染治理專委會秘書長趙家廉此表示,目前大多數國內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均采用傳統工藝進行水處理,這一類工藝不僅工程投資量大、建設周期長,最關鍵的是經處理后的出水水質無法達到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從目前來看,膜處理技術及工藝恰恰能彌補傳統工藝的缺陷,同時處理效果切合各種水質達標要求。
以自來水凈化為例,據了解,分離膜處理自來水具有運行穩定、出水質量高的特征,適于解決我國飲用水標準提升和水源地污染嚴重的現狀。
據專家介紹,目前藻類問題已經成為城市水廠普遍關注的難題,傳統工藝難以將水中藻類徹底去除,而膜技術可輕松做到。諸如微濾、超濾、納濾和反滲透等漸漸成為城市凈水及污水處理的主流工藝。
目前國內反滲透膜有90%是進口產品,超濾和微濾膜約有40%為進口;而用于制作膜的原材料有50%—70%依賴進口。為此,《分離膜“十二五”發展規劃》(草案)提出,“十二五”期間,中國要在分離膜全領域形成完備的、規模化的膜與膜組器的生產技術與生產能力,膜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分析師介紹,相對超濾膜,納濾膜具有較好的重金屬去除效果;而相對反滲透膜,納濾膜又能留下絕大部分的礦物質離子。因此,在國外,納濾膜是主流的飲用水處理主要分離膜。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肖表示,過去幾年,膜法水處理技術由于膜材料、膜反應器購置成本和定期維護成本較高,推廣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隨著能源價格上漲,膜分離過程能耗低的優勢得以體現。
超百億需求將加速開啟
住建部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日供水能力為2.7億噸。上述平安證券分析師表示,若按2%的占比計算,膜處理量在234萬噸/日左右。綜合考慮公用事業(1775.620,-12.87,-0.72%)經濟狀況和《分離膜“十二五”發展規劃》(草案),預計到2015年,我國自來水膜處理量可達92萬噸/日,增加分離膜市場5億元,工程市場17億元。
而在污水處理領域,生物膜處理技術正獲得業內普遍認可。據清華大學研究統計,2004年我國MBR項目的市場份額約為4000萬元,到2008年就達到逾16億元的規模。根據相關市場預測,隨著污水處理出水水質標準的提高,未來5年內污水處理對膜材料及工程市場的需求將達100億元。
中國膜工業協會相關專家預計,“十二五”期間,全國分離膜需求將以每年25%的幅度增長。
在A股市場,不少企業的膜業務已開始全線發力。碧水源目前建成年產200萬平方米PVDF中空纖維微濾膜以及年產100萬平方米的中空纖維超濾膜生產線,實現用膜完全自給。以此為動力,公司污水處理及凈水器毛利率分別達49.91%和75.15%。
而另一家生產反滲透膜的龍頭企業南方匯通,市場分析其目前擁有300萬平方米反滲透膜產能,占國內10%的市場份額,產品毛利率達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