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有兩個聞名遐邇的“專業鎮”——新塘和谷饒。一個是占全國產量60%以上的牛仔服裝之鄉,另一個則是一年能生產兩億件胸罩的地方。
這兩個紡織重鎮在帶來經濟發展和就業機會的同時,也給當地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污染困擾。
一問 時尚背后的代價有多大
新塘鎮位于廣東省增城市南部,珠江的主要支流東江北岸。和很多廣東高速發展的工業鎮一樣,新塘鎮街道繁華,經濟總量年年持續攀升。占地1000多畝的新塘牛仔城,坐落在鎮內主要的公路新塘大道旁,是新塘鎮的地標。
而與牛仔行業相關的各類大小工廠,更是遍布大街小巷。在新塘,不管是商鋪門市里,還是居民住宅前,都隨處可見正在手工處理牛仔服裝的工人和村民,許多婦女、老人甚至孩子都會做一些剪線頭的工作來補貼家用。從早到晚,都有工人把一堆堆的牛仔服裝或布料從廠房的二、三樓拋到地面,再送上貨車。這些滿載半成品的貨車或三輪摩托車穿梭在鎮上,往來于牛仔服裝生產的各道工序之間。
牛仔服裝產業是新塘鎮經濟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已經形成了包括牛仔服裝紡紗、染色、織布、整理、印花、制衣、洗漂等多道工序的完整產業鏈。
來自新塘官方的數據顯示,目前新塘有牛仔服裝及相關配套企業2600多家,占新塘工業企業的60%,年產值200多億元。除了2600多家企業外,還有眾多作坊工廠難以計數。
當地一位出租車司機向記者介紹說,全國60%以上的牛仔服裝都出自新塘鎮,全國出口的牛仔服裝有40%來自新塘鎮。
記者一行采訪了新塘幾個牛仔生產企業聚集區,規模和數量讓人嘆為觀止。但是,記者調查后發現,它與真正的“時尚之都”相去甚遠,且危機四伏,最為嚴重的就是當地所付出的沉重的環境代價。
新塘鎮東西兩端的大敦村和西洲村,分別是鎮里最早發展牛仔行業的村落和近年開發的工業新區。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漂染洗水工廠帶來的環境隱憂已經顯現。2006年,在政府的要求下,大敦村漂染洗水廠陸續關閉或搬遷,但這并沒有根治新塘牛仔服裝漂染洗水造成的污染問題。隨著工廠的搬遷轉移,新塘鎮西邊的西洲村成為又一個污染受害者。西洲村原本以農業為主,在慢慢發展成大型的牛仔紡織工業園區的同時,也開始面臨工業污染的困擾。附近工業園里有許多漂染和洗水工廠,就是從大敦村搬過來的。這些工廠開始運作后,本來蜿蜒圍繞村莊的小河,就變成了分隔工業園和民居的黑水溝。
記者在西洲村紡織工業園采訪時看到,在工業園旁邊有一條新開挖的排污渠,站在橋上放眼望去,碩大的排污管一字排開,排污管內依然流淌著發黑的污水。
谷饒鎮位于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西北部,是一個富庶的小鎮。新建的樓房和廠房處處可見,鎮中心商業發達,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和很多城市一樣,也會有擁擠的人流和車流。
據當地政府統計,谷饒全鎮80%以上的市場主體均從事與針織內衣相關的生產經營活動。30年間,在谷饒,家家戶戶投身制衣界,農民變身老板,GDP增長迅速,但是所付出的環境代價也是巨大的。在新塘和谷饒,有水皆污、有河皆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二問 污染緣何肆無忌憚
練江發源于普寧,流經汕頭市潮南、潮陽兩區,全長72公里。與烏黑河水相伴,練江兩岸各類工廠鱗次櫛比。從上游普寧開始,到下游潮南、潮陽,沿岸幾乎每個市鎮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有些甚至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工業名城名鎮。
最著名的包括:“中國襯衣第一市”普寧、“中國內衣名鎮”潮陽區谷饒鎮、“電子垃圾之都”貴嶼鎮。
3個地區的相關產業均在上世紀90年代起步于手工作坊,經過近20年發展,迄今仍是工廠與作坊混雜。印染、電鍍、電子垃圾拆解,這些用水量大、污染嚴重的企業成為潮陽、潮南的支柱產業。
在采訪中,一些企業談到污染問題時,第一反應是“反正河水早已經是黑的了,處理和不處理沒有什么區別!”
記者在谷饒采訪時發現,華新印染廠、茂興印染廠、新興染料廠等諸多家庭作坊式的工廠將未經處理的印染廢水直排于門前的溝渠內。
3月22日,廣東省環保廳公布的《2011年廣東省環境質量狀況》指出,廣東省境內的江河中,粵東諸河水質較差,三成為重度污染劣Ⅴ類。練江更成為污染典型,一些水質斷面的監測數據顯示,自1998年以來,這條河流的水質一直為劣Ⅴ類。
很難想象,練江曾經是沿江兩岸居民的飲用水水源。中山大學生態與進化研究所所長彭少麟教授的老家就在練江邊的汕頭市潮陽區貴嶼鎮,10多年前,他曾取水樣進行化驗,結果顯示,除了少數指標正常外,大部分指標都為劣Ⅴ類。
“目前,水質并沒有根本性的轉變,有的指標還在繼續惡化。”彭少麟說。
在采訪中不少居民告訴記者,以前經常會有漁船在練江上打魚,現在魚蝦差不多都絕跡了。普寧與汕頭潮南區練江交界處附近的內新村村民詹先生說,以前練江的水可以直接舀來喝,現在壓根就不敢下水,河水與淤泥都有毒。
練江不僅自身罹患“癌癥”,還向海洋擴散。江河的入海口本是淡水和海水交匯處,往往也是魚類較集中的區域,自然也是漁船云集之地,但在練江的入海口,空蕩蕩的海面上,見不到一艘漁船。
廣東省海洋漁業局2011年4月發布的《2010廣東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海門灣練江出海口附近海域為中度污染,2010年練江徑流攜帶入海的化學需氧量、油類、氨氮、磷酸鹽、重金屬和砷等主要污染物的總量約為9.4萬噸。貫穿汕頭市潮南和潮陽兩區的練江,已成為粵東所有河流中污染較為嚴重的河流。
記者了解到,練江水質大概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惡化,有一個逐步加重的過程:1997年監測顯示水質為Ⅴ類,1998年是劣Ⅴ類,之后就一直是劣Ⅴ類。
三問 誰是污染的罪魁禍首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練江現在還沒有一個潔凈的生態補充水源,流進去的多是廢水,練江變成一個廢水儲集地。
“工業污染是最主要的因素。”在彭少麟看來,上世紀90年代開始,工業發展失控,才形成對練江的致命性污染。
一位林姓村民告訴記者:“上游染布、電鍍污水,都毒得很。”
村民口中的上游污水,莫過于練江流入潮陽的“門戶”、“電子垃圾之都”貴嶼鎮的電子拆解行業產生的污水。
說起河水污染,陳店鎮內新村村民詹先生不禁直搖頭:“一靠近河水就有臭味,連井水也不能吃,只能用來沖廁所。”他從水井里壓上來的水看起來亮晶晶,但記者靠近一聞就有一股刺鼻的味道,放置一會就會變黃。
水,成了當地一種緊缺物質。“去年一段時間,8天才來一次自來水,現在4天來一次,我們一家3口,一次要儲備兩噸水。”詹先生說,村里自來水3元多一噸,比潮陽城區里貴兩元左右。
彭少麟認為,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措施是對地方官員的考核指標不能再以GDP論英雄,應該將環境質量與地方官員的政績掛鉤,才能根治污染問題。同時,可以考慮建立環境基金,對練江進行修復。
汕頭大學醫學院教授霍霞及其團隊對貴嶼污染情況跟蹤多年,其研究結果顯示,練江環境激素(PBDEs)含量超過香港地區河流的10倍~1000倍。
在發表于《環境研究》雜志中的一篇論文中,霍霞及其同事比較了貴嶼154名兒童與124名對照組兒童的血鉛和血鎘水平。對照組的數據來自一個沒有從事電子垃圾處理的小鎮陳店。他們發現,來自貴嶼的那組兒童70.8%血鉛水平處于鉛中毒的程度,而來自陳店的這個數字只有38.7%。貴嶼兒童的血鎘水平也比陳店兒童高,兩組的比例分別是20.1%和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