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我國新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正式啟用。新標準中的飲用水水質指標由原標準的35項增加到了106項,重點加強了對微生物、重金屬以及有機污染物的控制。中國膜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孟廣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保障飲用水安全離不開膜技術的廣泛應用,然而膜技術的大規模推廣應用,還需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提高膜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
據孟廣禎介紹,膜技術作為新型分離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氣體分離、物料分離和水處理,其中水處理領域對膜產品的需求量最大。飲用水新的國家標準對微生物、重金屬以及有機污染物提出了多項新的控制指標,而目前自來水廠采用的絮凝、沉淀和化學消毒方法只能適用于以優質水源為原水的情況,要消除重金屬、有機污染物、高鹽度、高硬度、毒素及部分致病微生物的影響,必須依靠超濾和反滲透膜技術。目前我國采用了膜技術的自來水廠的比例還不到1%。新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實施,給膜技術打開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對膜技術的應用推廣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另外,通過膜技術的應用以減少水體污染,是從根本上解決飲水安全的必由之路。
記者了解到,提高飲用水安全標準,只是保障水安全的一個方面。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嚴重缺水的現實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形成了制約。孟廣禎介紹說,過去10年間,我國再生水的用量大幅度提高。一方面,由于我國政府加大了對廢水的治理力度,從外部環境上提高了防治水污染的要求;另一方面,水資源的緊缺成為化工企業新建擴建項目的瓶頸,加大工業廢水的再生力度,實現水的循環利用和零排放也成為企業的內在需求。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將成為未來我國化工行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膜技術已經成為再生水用量提升的重要支撐。
除了工業用再生水,我國也加強了民用再生水設施的建設力度。今年4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轉發《“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投資近4300億元,其中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投資達304億元,目標是到“十二五”末,將我國城鎮再生水利用率由目前的8.5%提高到15%以上。
孟廣禎還指出,目前膜技術在水處理領域推廣應用存在兩大瓶頸:一是設備投資和運營成本高,以飲用水為例,采用膜技術處理的飲用水成本會提高15%~30%;二是決策機構對民族品牌膜產品不夠信任。要解決高成本問題,最主要的還是要通過技術創新手段。比如,采用復合熱致相分離制膜技術制備聚偏氟乙烯(PVDF)毛細管膜、通過技術創新改變制膜方法降低膜成本,采用組件中增加爆氣裝置、氣提內循環和重力過濾等新技術大幅度降低運營成本。此外,產品本地化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徑。
事實上,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原始技術研發,到生產出產品,到市場應用,到客戶反饋,再到技術修正,這個過程至少需要3~5年。“中國的膜技術要想在水處理市場上贏得信任,還需要市場考驗和錘煉。但是,未來有關水再生和飲水安全方面的先進的膜技術一定會誕生在中國,因為這些技術的最大市場在中國。”孟廣禎樂觀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