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4-2019年中國口罩市場監測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表明,近幾年來我國口罩需求量的增長速度均高于15%。2012年,我國口罩需求量達到10億只,同比2011年增長22.8%,其中,民用防塵功能口罩的銷量達到約5.7億只。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功能性防護口罩市場規模已接近20億元,預計到2015年將持續增長到39.2億,十億級的市場規模已經初具雛形,未來3-5年內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盡管防霾口罩市場前景廣闊、產品熱銷,但因其缺乏國家標準,日常防護型口罩存在標簽標識不統一等突出問題,消費者很容易出現選擇性困難,質量參差不齊、品牌魚龍混雜的口罩市場,勢必給消費者帶來選擇困惑和實際損害。因此,防霾口罩的行業標準亟待出臺。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內現行的口罩標準有3個:《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GB2626-2006)、《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GB19083-2010)和《醫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按照標準分類,第一個屬于勞動防護類產品標準,后兩個屬于醫用防護產品標準,由于使用環境、防護對象不同,其中任何一個標準都不能完全適用于普通公眾日常使用的防霾口罩。因為沒有標準規范,企業及檢測機構對于日常防護口罩的檢測都是自己選擇標準,導致市場上同類產品出現不同檢測結果的混亂局面。
近日從國家標準委消費品安全標準“筑籬”專項行動啟動儀式了解到:備受消費者關注的《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預計年底前將公布征求意見稿,空氣凈化器國家標準修訂版明年有望批準發布。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已經完成民用口罩標準的提案初稿,并將上報國家標準委員會,力爭改善防霾口罩市場魚龍混雜的局面。
本次制定的《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將涉及口罩原料要求、結構要求、標簽標識要求、外觀要求等,主要指標包括功能性指標顆粒物過濾效率、呼氣吸氣阻力指標、密合性指標等。作為紡織品,指標還涉及甲醛含量、pH值、微生物如大腸桿菌菌群數量、真菌菌落總數等。另外,新國標還將對口罩進行分級、分類。根據大氣污染程度,分為重度污染適用、中度污染適用、輕度污染適用;針對不同人群,如成人、兒童、體弱者的特征,設定不同的呼氣阻力指標對口罩進行分類。
市面上大部分口罩都只是‘好看’,很難起到防護作用,目前市場上口罩種類很多,但是專業防霾口罩占的比例較少,而想要真正起到防霾效果,專業口罩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口罩市場還比較混亂,無防護功效的產品充斥市場,消費者很難辨別這些口罩的好壞,未來口罩市場必將迎來一場“洗牌”。
據了解,現在市場上出售的所謂“防霾口罩”主要有三類:一是紗布口罩。這種口罩只能擋住部分粉塵,而對霧霾沒有防護作用;二是活性炭口罩。這種口罩添加了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層,但只對隔絕異味起作用,對抗顆粒物防霾效果欠佳;三是醫用口罩,包括醫用一次性口罩和N95口罩。
一般棉質口罩能防霧霾嗎?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肺癌中心主任支修益說,最好戴經過認證的能有效預防PM2.5的口罩。
PM2.5有個很容易理解的中文名:細顆粒物,是對空氣中直徑≤2.5微米的固體顆粒或液粒的總稱,那么,2.5微米是什么概念呢?人的頭發絲直徑大約是70微米,比最大的PM2.5還大了近30倍呢。
支修益說,“人的正常鼻腔鼻毛就能夠擋住PM50以上的細顆粒物,像沙塵暴就屬于PM50大小的顆粒。”PM50超標時,戴普通的口罩就可以有效防護;人的氣管和支氣管內部有一層纖毛組織,數量以幾十萬計,PM10顆粒附著在支氣管壁的纖毛上,人可以通過咳嗽、排痰把PM10大小的可吸入顆粒物排到體外。支修益說,想要咳嗽時千萬不要憋著。PM2.5可吸入肺顆粒物能進入到肺泡組織,并進入到血循環中去。去年11月初,世界衛生組織將霧霾天和PM2.5可吸入肺顆粒物列為一類致癌物質。對付PM2.5需要使用像N95這樣的醫用口罩,“這種N90和N95口罩最好戴半個小時就得摘下來換換氣。”
嚴重的空氣污染,PM2.5的快速普及,越來越多人出行戴上了口罩作防護,然而,受到網絡營銷普及、產品監管的缺乏,大部分口罩產品都宣稱有各種各樣的功效,而且國內缺乏對口罩行業的監測標準,讓這個行業更是亂象橫生,各大商家都稱自己的產品有多么的好,經過了多少的檢測報告,過濾率凈化率達到100%等等。
目前,PM2.5口罩市場廣闊,但大量山寨假冒產品充斥市場,加上行業監測混亂,大量并未獲得衛生許可證等相關資質的小作坊仿冒某些知名品牌制作加工且未經消毒的口罩就進行銷售,利用名牌效應和低廉的價格博得了許多消費者的親睞,殊不知,這些劣質口罩不僅不能保護呼吸道健康,還有可能威脅著人體健康。PM2.5防護技術壁壘很高,具體到口罩,產品面料、過濾性能、設計工藝、透氣性等都需要專業研發及反復測試,不是一般小企業小作坊能夠完成的。
在防護類口罩中,近年也出現了活性炭口罩和竹炭口罩,同樣是碳,到底他們是有什么分別呢?
活性炭是將含碳材料(如木材、竹子、果殼、秸稈、煤、瀝青、焦炭等)初始炭化后,繼續放在活化爐內進行高溫催化或化學催化(活化),再經過酸洗(或水洗)、烘干而制成的。
竹炭是竹材在高溫、缺氧(或限制性地通入氧氣)的條件下,使竹材受熱分解(炭化)而得到的固體產物。在制備竹炭的同時,還可以得到一種用途廣泛的液體產物--竹醋液。
活性炭是一種統稱,活性炭有:木質活性炭、竹制活性炭、椰殼活性炭等等。竹炭就是竹子燒制成的炭。因為都是經過活化處理,活性炭吸附能力很強,主要用在過、吸附異味、吸附甲醛、苯,過濾二氧化碳等對人體有害的氣體。
看到這里,感覺活性炭還真是作用強大,那么活性炭口罩也是不是像各大商家宣傳的那樣同樣居然過濾pm2.5功能呢?
活性炭口罩制作工藝只是在濾材上涂抹了一層活性炭粉,作用原理是一種簡單易行的物理活性吸附。活性炭口罩可有效吸附空氣中的苯、甲醛等有害氣體,但對于細微的顆粒起不到有效的阻擋效果,更不用說PM2.5顆粒物了。此外,活性炭本身也是一種顆粒物來源,很有可能在摩擦、擠壓等外力作用下變得更小,從而被佩戴者吸入,對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體弱者來說,不但得不到有效的防護反而會造成健康危害。
棉布是用棉紗織成的布。是各類棉紡織品的總稱。它多用來制作時裝、休閑裝、內衣和襯衫。
棉紗是棉纖維經紡紗工藝加工而成的紗,經合股加工后稱為棉線。
普通口罩和一般的醫用口罩基本上是用棉布做成的,棉布易縮、易皺,對于病毒和細菌的預防作用也不好,但是不能滿足人們防霧霾的需求。甚至隨著人呼吸所攜帶的水汽逐漸附著在普通口罩內壁,細菌和病毒獲得滋養,普通口罩成為細菌和病毒的培養皿。消費者的健康也容易因普通口罩的二次污染而受到威脅。
脫脂棉由原棉經除去夾雜物,脫脂、漂白、洗滌、干燥、整理加工制成。無臭、無味、無色斑,具有很好的吸水性,易于分層,沒有酸、堿等有害雜質。
無紡布口罩是我們日常工作中使用最廣泛的一大類。具有柔軟、透氣和平面結構的新型纖維制品,具有通氣性、過濾性、保溫性、吸水性、防水性、伸縮性、沒有布料的方向性、與紡織布相比生產性高。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相關文件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3-04-29發布2003-04-29實施。
“N95”是美國CDC下屬的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NIOSH)制定的標準,不是特定的產品名稱。只要符合N95標準(文章開始敘述的標準),并且通過NIOSH審查的產品就可以稱為“N95型口罩”。N95還有個“姊妹”KN90,兩者的差別在于口罩對顆粒物阻擋作用的大小不同,兩者皆使用粒徑0.3微米的顆粒進行測試,KN90表示阻擋顆粒效率為90%,而N95表示阻擋效率為95%。
有些專家推薦用N95口罩或專業的KN90口罩,甚至更高檔次的醫用口罩,因為這種口罩的材料本身就是由幾百個納米的纖維做成的,其縫隙也只有幾百個納米左右,阻擋顆粒物自然最給力;也有專家推薦多層棉紗口罩,因為實驗顯示8-12層棉紗口罩能攔截8成顆粒,并且可反復使用,價格優勢明顯;還有專家推薦醫用外科口罩,稱里面含有熔噴布濾料,非油性顆粒過濾效率一般在30%以上。
然而普通市民使用專業醫用口罩不太實際,尤其是N95等N系列口罩。佩戴這種口罩,發現N95口罩質感較硬,防護材料較密閉,佩戴不到20秒,就出現了不適感,呼吸較不通暢,而口罩上也明確標識:不正確使用會導致疾病甚至死亡。因為口罩濾除懸浮顆粒效率越高,造成的呼吸阻力就越大,呼吸越費勁,長時間佩戴容易出現缺氧、胸悶等情況,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長時間佩戴,以免呼吸困難導致頭暈。而其他帶呼吸閥的同系列口罩,雖然呼吸困難問題解決,但由于呼吸閥并未帶濾芯,所呼吸到的空氣一樣是沒經過過濾含有大量有害物質的,這種口罩一般用于工業防塵防護。
隨著防霾口罩行業的不斷發展和市場規模的急切需求,口罩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行業洗牌將是必然。而經過今年的競爭,市場將會進一步規范,行業格局也會初步定型。業內人士表示,霧霾防護技術壁壘很高,具體到口罩,其產品面料、過濾性能、設計工藝、透氣性等都需要專業研發及反復測試。在短時間內,很難研制出有效防霧霾的品牌及產品,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