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開始,關于“粵港澳大灣區”這個熱點似乎就一直沒有停止過發酵。這與當初雄安新區建立之初的情況類似,各路資本和企業無異于又看到了一塊新高地。為了深化合作關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還簽訂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粵港澳大灣區在生態建設方面有什么樣的優勢呢?規劃綱要中曾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存在區位優勢、經濟優勢、創新優勢、對外開放優勢和深厚的合作基礎。市場需求是板上釘釘的,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繁榮,發展水平突出,但是也面臨同樣的產能過剩問題,并且也需要改善供給結構,增強內生動力。那么在走向“世界級城市群”的道路上,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提升就是必要的。
“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勢在必行,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保市場將迎來高峰,近年,隨著國家利好政策的不斷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保市場的關注度持續高漲,更是吹響了推進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的集結號,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中國較具發展潛力和較大生態環保市場之一。
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珠三角)九個地市組成,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8年末總人口已達7000萬、GDP10.867萬億元人民幣,以全國0.6%的面積貢獻了12.4%的GDP,是中國經濟實力最雄厚也是最具創新力、發展活力的區域,在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規劃全文2.7萬余字,35處提及“生態”,8處提及“環保”,不難看出中央打造大灣區綠色生態環境的決心。有利好消息,那環保產業的肯定會迎來新一輪發展機會,僅珠江流域水治理方面,業界就梳理出了“飲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城鎮污水處理及配套設施建設”、“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工業和農村污染治理”等超千億的投資規劃項目。另外,大氣網格化監測水平要繼續提升、垃圾焚燒處理能力要增加、危廢的無害化處置、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復、清潔能源結構的調整等都為環保產業帶來巨大機遇。
2021大灣區(深圳)國際環保產業博覽會將于7月29-31日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屆盛會是聯手世界低碳城市聯盟與廣州瑞鴻展覽公司共同打造的一個專業國際環保產業展覽會,預計展覽會總面積40000平方米,眾多優秀知名參展商盛裝亮相,專業觀眾超5萬多人次。截止目前水處理、凈水、城鎮給排水、閥門管件、儀表儀器、新風凈化企業以深圳龐大市場為中心,加速開拓粵港澳大灣區萬億市場先機。
“新市場 新機遇 ”世界低碳城市聯盟權威主辦 搭建精準客戶對接平臺,促進商企交流合作,經過主辦單位的精心組織,市政、工業、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全覆蓋,參展的環保企業平時也很難在其它場合同時接觸到如此多的終端用戶。所以,這就是環保會展的魅力所在。環保作為高科技聚集行業,在展會上面對面交流顯得更加直接與高效,這也是會展業相對電商、專業市場等業態的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規劃,毫無疑問會吸引資源與資本大量向此聚集,但如何抓住機遇、撬動大灣區市場, 2021深圳國際環保展專業觀眾定向邀請數萬環保、水處理行業買家,商務合作機會頻繁涌現,組委會憑借多年成熟的展會運作模式,定向特邀國內具有代表性與實力的專業買家到會采購,包括市政團體用戶:政府有關部門從事水資源、水環境、節水和水處理的領導和研究人員、設計院、節水辦、科研機構、規劃、水利建設、城市建設、市政建設、建筑工程公司、水電安裝、垃圾處理廠/填埋場、廢油處置場、大專院校的專家、學者。企事業用戶 :電力、化工、冶金、鋼鐵、造紙、印刷、釀造、輕工、制藥、生物、印染、紡織、煤礦、食品、飲料、建材、電子、制革、電鍍、涂裝、暖通、空調、石油、天然氣、煤化工、船舶、汽車、水泥、玻璃等企業決策者及采購人員行業人士:自來水公司、污水處理廠、建筑給排水、家庭供熱供水、太陽能、廚衛、小家電、冰洗酒店餐飲、農業灌溉、海水淡化等行業人士。業內買家:經銷商、代理商、進口商、出口商、設計單位、貿易商等。本屆盛會將繼續沿用定向邀請的制度,全面釋放市場需求,撬動生態環保行業潛在發展動力,高效促成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