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鄭泉水教授曾經焦慮過:作為“清水計劃”的負責人,他和他的團隊一度覺得找到了大幅降低水凈化成本的科技手段,卻又在完成實驗所需的海量計算內容面前困惑不已。
鄭泉水教授實驗的核心在于利用水在只能容納幾個水分子通過的過濾管道內的超快流動和水在經特殊處理后的表面的超常蒸發,來實現降低污水凈化能耗的同時提高淡水的產量,從而最終降低凈化水的成本。
看起來,這樣的技術將為當前水資源的污染及短缺狀況帶來福音,但實驗卻受制于一個最大的瓶頸——這項技術研究成功、投入實際應用的關鍵,在于是否能夠通過準確地模擬水分子在過濾膜的管道中的低速流動來理解其機制,從而根據對該機制的理解來打造經濟高效的水處理設備。而實現整個模擬過程所需要的運算工作,若是用實驗室現有的計算機來做,則需要數千年的時間。
幸運的是,鄭泉水教授的研究項目得到了IBM全球網格同盟的幫助。
2010年9月20日,IBM公司在清華大學宣布與鄭泉水教授的團隊攜手開展全球網格大同盟“清水計算”研究項目。運用全球網格大同盟免費提供的強大計算能力,使研究項目的整體計算時間可縮短到1年左右。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IBM于2004年倡導并搭建的全球網格大同盟,正越來越把IBM的科技優勢轉化為一個造福社會的公共人道主義網絡。
何為“全球網格大同盟”?不同于其他跨國企業以具體項目為單位的公益行為,全球網格大同盟體現了IBM“微公益”的理念——依托IBM公司在計算和科技方面的強大實力,將全球十幾億臺個人電腦的閑散時間集中起來,共同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全球網格大同盟的核心在于深度發掘計算能力對社會進步的價值。通過發動公眾參與,幫助造福人類的公益項目獲取強大的計算能力。
在IBM中國研究院王浩博士看來,全球網格大同盟的出發點有兩方面:“一個方面是個人電腦實際有效使用率低于5%,所以有很多時候這個資源是被白白地閑置,或者被浪費。另一方面,像全球頂尖的研究團隊從事的基礎性研究非常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來實現和支持。IBM發起全球網格大同盟實際上正好是通過網格計算,或者說是一種開放的云計算平臺,把這兩個要素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在這項計劃中,加入到大聯盟的志愿者,只需要下載一個很小的軟件,該軟件就會自動從中央服務器里獲取計算的任務。當志愿者的電腦閑置或者處于屏保的時候,志愿者的電腦實際上正在為很多造福人類的科研工作貢獻力量。
到目前為止,全球共有超過52萬名的志愿者在貢獻自己閑置的計算力,超過160萬臺的計算機參與到全球網格大同盟當中。目前,全球網格同盟為全球營養水稻項目返回了1200萬次計算結果,貢獻了1.1萬年的計算時間;借助于此,非洲氣候研究項目完成了數據采集工作,即將開始研究分析階段的工作;“尋找治療登革熱藥物項目”發現了多個潛在化合物,已經進入實驗室檢測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