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不僅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地區分布不均衡,在全國660多個城市中,400多個缺水,108個嚴重缺水。在日前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如何破解我國水資源問題,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為此,記者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水資源課題組負責人曲冰。
記者:我國水資源現狀如何?
曲冰: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正常年份的缺水量約為400億立方米,在全國660多個城市中,400多個缺水,108個嚴重缺水。從全球范圍來看,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7500立方米,而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2100立方米,為世界平均值的28%左右。我國水資源不僅總量不夠,而且地區分布不均衡。以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為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分別為202立方米、155立方米、213立方米、240立方米,水資源形勢十分嚴峻。其中,北京因為多年來持續超采地下水,導致平原地區平均地下水位線從1980年的7.4米下降到2009年的24米,近幾年來連續從河北向北京應急輸水每年達2億多立方米,占北京地區自來水供應總量的60%以上。
記者: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資源約束越來越嚴重,其中,水資源短缺尤為嚴重。近些年來,我國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來破解水資源短缺問題?
曲冰:為了緩解水資源短缺狀況,我國采取了涵養水源、興建水利設施、跨流域調水、節約用水、污水處理循環使用等多種措施,取得很大成績,但沒有從總量上增加水資源,缺水趨勢依然繼續加重。
記者:未來將如何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
曲冰:從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情況來看,海水淡化已經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目前世界上海水淡化總產量已達6348萬噸/日,海水淡化已解決了約2億人的用水問題。2008年,全球海水淡化工程總投資額已達248億美元,且每年以20~30%的速度遞增,2015年預計將達到564億美元,特別是以色列和美國,更是將海水淡化產業列入國家發展計劃。
記者:海水淡化有哪些優勢?我國在海水淡化方面進展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
曲冰:海水淡化具有多方面的獨特優勢:第一,海水淡化可以從增量(總量)上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第二,作為提取淡水的基本原料,海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第三,與煤炭等資源不同,海水是一種無國界資源,你用流向你,他用流向他,沒有資源爭奪;第四,作為產生淡水的基本原料——海水,其成本為零;第五,海水淡化生產穩定性強,不受原料供求和大自然氣候條件影響。
近年來,我國的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2008年7月,國務院明確將有關海水“利用的研究、應用與管理”的職能賦予了國家海洋局,2009年全國海水淡化工程實際產水量已達到42.5萬噸/日,占世界總量的千分之六點六,海水淡化噸水成本已達到5元/噸(淡化設備終端成本價格,未進入管網),具備了規模化應用和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條件。
但是,我國海水淡化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除了海水淡化利用成本較高、政府投入資金偏少外,還存在著水安全意識缺乏,以及推進海水淡化與水資源管理體制機制不順等問題。
有觀點認為:人類19世紀爭煤,20世紀爭油,21世紀爭水。水作為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越來越具有戰略性價值和意義,水資源缺乏早已不僅僅是涉及農業旱澇豐歉的問題,而是關系到國家戰略安全,目前,在這方面的認識還存在不足。此外,按照我國目前的管理體制,水資源管理職能在水利部,而海水淡化職能在國家海洋局,兩部門之間缺乏有效連接。
雖然水資源短缺是個不爭的事實,但是海水淡化后進入市場誰來買?價格是多少?能否進入現有的水務系統管線?等等,都有待進一步研究解決。
記者:你有何建議?
曲冰:為加快推進我國海水淡化利用緩解水資源短缺,建議國家首先要在戰略上提高水安全意識,樹立水源安全多元化理念,將海水淡化利用作為一項戰略性新興產業?制定“海水淡化開源”工程。
其次,在體制上要統一水資源管理職能,從國家層面將傳統水資源與海水淡化新型水資源管理職能合并在一起,職能與權利、責任不分家,實行“一條龍”治水。
再次,應制定法規政策,形成海水淡化進入水資源領域的良性循環機制。水作為特殊商品,具有社會公共必需品的特點,表現在成本計算、價格制定、財政稅收等方面,使海水淡化與傳統水資源實行同等待遇,并在初期提供必要的扶植。
最后,為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及保證長期飲用安全,在當前海水淡化采取的“工廠化”基礎上引入“自然化”概念,采取海水淡化工廠海中取水淡化與近海淡水水庫取水間作法;利用現有河道建壩分級提水輸送;淡化后的水先進入自來水廠水源地,提高其地下水位,融入當地土壤中的礦物質后,從原有的采水井中進入自來水廠,或替代工農業用水,節省出自來水供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