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日前下發安徽省黃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啟動資金5000萬元,將新安江作為全國首個跨省流域水環境補償試點,由財政部、環保部牽頭制訂試點實施方案。
新安江發源于安徽黃山市境內,地跨皖浙兩省,流域總面達11674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境內流域面積占53.6%,是安徽僅次于長江、淮河的第三大水系。新安江也是浙江錢塘江的重要源頭,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經千島湖、富春江、錢塘江入東海。
新安江是目前全國為數不多的比較健康的河流之一。新安江黃山市段8個例行監測斷面水質均長年達到或優于三類標準,達標率為100%。上游黃山市經濟原本較為落后,多年來為了保護流域生態環境,以犧牲自身發展為代價,延緩了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今年1月份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為了保護新安江,黃山市舍棄40多個投資額達40多億元的污染企業入駐,徹底關閉了造紙、印刷、纖維板、水泥等污染嚴重的企業,建立了循環工業園區。據不完全統計,黃山市就生態治理投入資金達50億元,森林覆蓋率從1970年的30%上升到現在的77.4%。
事關皖浙兩省的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從2004年起開始醞釀。2006年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何少苓等提出《關于在新安江流域建設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和構建“和諧流域”試點的建議》。2006年和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連續兩年督辦關于新安江的共享示范區建議。
據了解,目前正在征求意見的由財政部、環保部牽頭制訂試點實施方案,確定了“明確責任、各負其責,地方為主、中央監管,監測為據、以補促治”三原則,由中央財政和安徽、浙江兩省共同設立新安江流域水環境補償基金。
根據獎優罰劣的漸進式補償機制,由環境保護部每年負責組織皖浙兩省對跨界水質開展監測,明確以兩省省界斷面全年穩定達到考核的標準水質為基本標準。安徽提供水質優于基本標準的,由浙江對安徽給予補償;劣于基本標準的,由安徽對浙江給予補償;達到基本標準的,雙方都不補償。同時,明確補償基金專項用于新安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和水污染治理。
為全面推進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工作,目前,黃山市專門成立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新安江流域生態建設保護局,通過國際招標開始編制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規劃。同時,利用國家下撥的啟動資金,已成立7支專業化江面打撈隊,開始在沿河10個重點鄉鎮建設垃圾中轉站或焚燒爐、100個行政村組建418人的專業保潔隊伍,加快推進農村垃圾“組保潔、村收集、鎮中轉、區縣處理”的集中處理模式,全面加強新安江面源污染綜合治理。